织金落圈天坑,一个世外桃源的好地方!

2017-01-04 09:22

落圈,织金县金龙彝族苗族布依族乡的一个片区,当地人称为“落圈岩”。落圈地处织金县北部,金龙乡西南部,与纳雍县、大方县隔河相望,素有“鸡鸣三县”之称。

“落圈岩”是一个典型的少数民族聚居地,少数民族文化浓郁,有远近闻名的大坡脚花场。每年跳花节期间,都会吸引来自大方、纳雍、黔西、织金等地的人前来观看。

提及落圈,不得不说这里的几个神秘大坑。大坑有大落圈和小落圈之分,两个坑均分布在落圈街道的西北面,此外还有北面与东南面的几个轮廓已经模糊的小坑,形成一个坑群。

落圈这种岩溶地质形态有一个统一的名字——天坑。落圈天坑属于中型天坑,虽然体型小,但却有自己的特点,五个天坑紧密相连,相互之间的直线距离不超过两千米,呈五环状分布。由于年代久远,雨水不断侵蚀,使得现在有两个天坑已经失去原来壮观的景象,另外三个仍然保持着宏伟的身姿,依然向世人展示她们精美绝伦的风姿。

落圈分为大落圈与小落圈,然而大落圈容积比小落圈小。在官寨组的公路上,远远地就能够看到大落圈的身姿,由于“长”在深闺,以至于很多从旁边经过的人很难发现那里还有这样一处景致,在远处只能看到它的半边脸,天坑的岩石灰白,灰白间镶嵌着些许红色。乍一看,就像一张害羞的少女的脸,似乎害怕见生人。走近大落圈天坑边缘,顿时感到头晕目眩,在感受大自然神奇力量的同时,也感觉到自身的渺小。

静下心来,我们开始认真打量这位隐藏在金龙大山深处的“天之骄子”。坑口呈椭圆形,几近标准圆,整个坑形状酷似一口大水缸,四周均是悬崖峭壁,除东面的石壁上长满灌木藤条勉强可以进入以外,其他地方全是刀切一般的崖壁,深不可测。俯瞰坑底,树木和原始植被苍翠茂盛,一片碧绿,但坑有多深,无从知晓。可以断定,这里定是一个世外桃源,这坑底一定隐藏着很多不为人知的往事。

顺着树木丛生的崖壁,我们开始了探险之旅。尽管一路充满刺激与危险,但我们还是有惊无险地进入洞内,洞壁至洞底是一个稍微平缓一些的斜坡地带,植物开始由灌木向乔木过渡,地上长满各种各样的植物。唯一遗憾的是,在洞底我们没有发现塑造此洞的水流(地下暗河)。也许暗河就在乱石底下,也许已经改道。

附近小天坑悬崖上的石墙

置身洞底,凉意袭人,不时听到有人说话的声音在崖壁间回荡,却不见人的身影。据当地人说,经常会有四里八乡的人来到此地进入坑里,寻找坑外寻觅不到的东西。坑里有珍贵的药材,还有制作盆景所需要的奇异树种,那些我们听到声音而又未曾谋面的人,也正在寻找他们的目标。

坑里珍贵的东西不停地被搬出天坑,也许多年之后,这坑难免就会成为一个“死坑”。仰望洞口,绝壁高耸入云,蔚蓝的天空,像一块翡翠,装饰着这个还不被外界所关注的“处女”,此时的我们,仿佛井底之蛙,无知的破坏着这里的原始形态。

从大落圈天坑出来,继续探访其他小落圈,从落圈街上顺着通往以那镇化合村的公路前行。大约行进了500多米,在大落圈东南面1000米左右的地方,见到了天坑群中的另外一个小天坑,这个小天坑形状较为普通,但又有自己的特点。

坑里的悬崖绝壁上,修建有一道石墙,由于只能远观,无法推断其修建的年代,但有一点基本可以确定,这是一段具有防御功能的石墙,或许它与清朝时期的某次少数民族起义有着紧密的联系,当然只是或许。

不论从哪个方向进入落圈,都能够欣赏到这里独特的喀斯特岩溶景观及丰富多彩的人文景观。(乌蒙新报 刘永华)

分享到:
文章评论 · 所有评论
评论请遵守当地法律法规
点击加载更多
精彩图片
© 2016 粉丝服务 http://www.fensifuwu.com 中国互联网举报中心 豫ICP备10026901号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email protect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