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中国空军的“攻防兼备”发展目标中,远程作战远到什么程度,绝不是全球范围的。实际上,中国发展加油机,最迫切的需要就是作战飞机“够不着”南海。但很多人没看到的是,中国海军航空兵当前的主要任务也绝不是大规模战争,岛礁攻防等潜在作战背景也绝不是靠数量取胜的消耗战。因此,中国短期内不需要大量的空中加油机,但是,中国需要高质量的加油机。

许多人对于乌克兰的评价不错,它为中国军事技术的发展做了不少贡献,不过其贡献远没有许多想象的那么大,中乌合作更多属于商业层面,说白了,买卖关系,只不过日子久了,确实有了一点情谊。

安东诺夫公司原本就是面临着严重的人才流失问题,如今与俄罗斯的合作暂停,生产实际已陷入绝境,2016年内,一架全新的飞机也生产不出来,依赖俄罗斯供应的零件存货在消耗之后,没找到替代品。连与中国的安225运输机合作项目,也不涉及到技术转让,该机所涉及到的大量技术实际由俄罗斯企业掌握,乌方根本做不了主。中方又怎么可能去购买没有保证的产品那?如果说乌方把生产线搬到中国,那么就是另一种情况,可惜乌方同样难以办到。现代飞机制造涉及到方方面面,把生产线搬到中国等于要重新建立生产体系,这个工程太大,时间也不短了。

中国几十年的发展历程,已经一再证明了一个事实:指望别人不可取,只能靠自己。以前我们经验,可以请乌方专家来当老师,如今缺少的不是设计,而是关键性的技术,比如:D-18T发动机,这东西已不是轻易学习会的,既便给了图纸,给了技术资料也一样弄不好。 俄罗斯在掌握了安-124大型运输机的大多数技术的情况下,也花费了至少十年时间,才建立起安124的生产线,可以想象这个工作有多难。

如今乌方连造新飞机都难上加难,更不要说转让技术给我们,现在老朋友再也帮不上忙了,只能依赖于自已,别人的东西再好,也不是自已,求人不如已!我们已经完成运20,接下再接再厉,研发更大的运输机梦想,技术发展是一步一步的前进!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