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良帅

当战争来临,当军人用生命捍卫祖国与保护人民之时,相信任何有良知的国人都不会反对军人拿与之匹配的工资收入。
但在和平时期,军人的价值往往被忽视、被质疑,“我们拿钱白养你们”的轮调便此起彼伏。甚至有人质疑:军人工资是否过高?军人地位是否还如此崇高?军人价值是否该推得那么高?
这种声音,在军人涨工资时越发嘈杂、高调。
不得不问,军人工资高么?
不高。真当走近军人,体悟军旅生活,你会发现:战备训练辗转四方,起早贪黑忙个没完,急难险重扛在肩上,老婆孩子放进军装。这样的职业与群体,有一份稳定收入理所应当。
又不禁自问,军人工资低么?
却也不低。抛开不适宜军人生存的一线城市不谈,在三线乃至二线城市,军人工资不算低。新毕业生长干部,用人单位无条件接受,食宿全包,工薪从不拖欠,“净工资”属于纯收入。里外算笔帐,够值当的了。
那好,问题又来了,不高不低的军人工资涨还是不涨?和平年代拿工资的军人又该何去何从?
接二连三的加薪已然揭晓前者的答案,后面的问题却需要军人作答。
改革关头,涨工资不是为了安抚裁军三十万。军人加薪意味责任加重。与军人加薪政策一并下发的,是加强军队管理、加强实战化训练的各类指示要求。如今这军营,想混怕是混不下去。未来的战场,躲必然躲不过。
加薪与其说是安抚军心,更不如说是振奋士气、激励军人。工资可以涨,但得上战场。即便先不上,也得谋打仗。
在地方部分行业,个人工资多少属于“机密”,个人努力、成果业绩直接与工资高低挂钩。
然而在军营,我在打仗拼命,他在插兜看戏;工资不分高低,怎不让人来气!不论能力好坏,素质高低,干与不干,工资一个样。立功受奖嘉奖表彰,一句“精神奖励为主,物质奖励为辅”至今仍是组织打发个人的最佳金句。
这现象,不差钱,差事!
在改革大潮汹涌澎湃的今天,军人工资是否也该分个三六九等?!
军人工资怎么涨,才够上战场?
对忠诚的人来说,打仗不是钱的事。
而对伪忠诚来讲,无论工资怎么涨,他都不会上战场。
军人高工资伴随的一定是优胜劣汰的职业化制度,也必然会促进忠诚于党、能打胜仗、作风优良的现代化军队的建设与发展。这样一支军队里军人,必是能力素质优秀、作风纪律优良,是“高端大气上档次”的人才。
这样的人才忠诚热血、为国奉献,把青春、汗水、智慧和力量用在了强军兴军的实践中,用在为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保驾护航的实践中,我问你,这值多少钱?
真正忠诚热血、为国奉献的军人,工资再高,亦是责尽心安,领得坦坦荡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