昨晚从9点到11.30看了吴晓波《腾讯传》,我看到了三分之一,很值得看,以纪录的形式平铺直诉,不愧是五年磨一书。
这本书讲的是腾讯发展的历史,通过腾讯,我们能清晰的看到整个中国的互联网发展的历史和脉络,以及国外和国内互联网之间的关联,早期的互联网是没有找到直接的赢利点,国外以美国为主主要的互联网以“改变世界”的理念创新,而中国以模仿适应为主,在国外的任何好商业模式在国内都可以找到原型。并且高调的超越被模仿者。
比如QQ,最开始是一个以色列人研发的,后来被美国在线以2.8亿收购,再后来马化腾在国内四家模仿研发Oicq中技术脱颖而出。也就有了现在的QQ。
还有网易的邮件模仿的是微软的跟平台绑定的电子邮件,百度模仿谷歌,国内的门户网站也是模仿美国的一个非常有名资讯网......

早上看了一篇很多年前的文章,一个清华毕业的学生写的《清华毕业,淘宝卖艺》,淘宝最早就了非常多百万千万富翁,单其实本科、研究生之类的做的很少,大部分都是一些无业游民在做淘宝,大部分人也认为做淘宝是非常低端的职业,甚至被人嘲笑,他认为一个人内在的学识、水平不在于他从事什么样的行业,一个人学到的知识就算他去从事捡垃圾的行业,也因为他学到的多,他的眼界足够的高,也可以把捡垃圾这件事情做得比普通的捡垃圾的人更有艺术、更完美,所以他认为职业不分贵贱,他不后悔清华毕业只做了一个淘宝卖家。
文章写得很有情怀,深深的触动到了我,因为这一年我走过了一段很漫长的迷茫。因为互联网生意一直都是以流量为王,我是一个经典的用传统互联网思维做生意的人,我很难一下子跨到用户思维。当互联网由PC转向移动互联网、再有企业品牌过渡到个人品牌重大的转型的时候,我就拍死在了沙滩上。

直到今年的9月以后我开始到处参加一场场的峰会,接触各种名人。彻底的冲抵了我的以往理念,让我开始意识到:墙里开花墙外香告诉我们了,墙里没有开花,墙外是香不了的。
我开始接触自媒体和自媒体里面一些有名的大咖:
1、自媒体(自己报道自己);2、自渠道(成立自己的社群);3、自品牌(有权威的背书);4、自明星(增加曝光日积月累你就是自明星)
发现绝大部分成名主要分成5步曲:第一步:找到标签,第二步:寻找背书,第三步:寻找曝光平台,第四步:主动创造机会,第五步:找到对的人学习!
从小到大,在各行的教育上,我们都是接受了很多传统思想,是金子总会发光,是千里马总会有你的伯乐;也接受过太多关于的枪打出头鸟;木秀于林风必摧之等理论。是啊,我们一直总是很安分的做一个腐儒,我们在保守的世界走过了很多年,我们也总是相信,我们的潜力会有发光的那一天,可是,我们真的等太久了。
我们不要去追一匹马,而是要用追马的时间去种草,待到来年春暖花开时就会有一批的骏马任你挑选;我们要保持正能量,先充盈我们的能力,提高自己,等到时机成熟了,就会有一堆的人才吸引到我们的身边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