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CES 2017马上就要到了,指导新一年科技行业动向的打头炮就要打响了!然而Moto、华硕、LG、华为甚至是Pebble都对外表示,在短期内不再推出智能手表产品。
要知道从2012年开始,智能手表一直是科技行业最热的概念。
与此同时,苹果的AirPods刚发售,就受到疯抢到处缺货,发货时间不得不延长到6周后,苹果又给代工厂英伟达下了大单。
跟着,Kickstarter与欧美科技媒体又开始吹捧起一款智能头戴耳机Vinci。
现在,包括三星在内的厂商,突然都对智能耳机投入了极大的兴趣。

AirPods
下一代的消费电子产品到底是什么?
在2012年智能手机市场遭遇天花板之后,整个行业每天都在问。
2013年的运动手环概念,火了Pebble、Fitbit;
现在Pebble已经被不到4000万美元的价格贱卖给了Fitbit。
2014年,积聚已久的智能手表猛烈爆发;
Pebble Steel、Moto 360、微软band、三星GEAR系列,当然,最重磅的要数苹果Apple Watch。

智能手表
2015年,智能家居、物联网概念火的飞起;
各种万能遥控器、空气质量检测器、智能路由器、互联网冰箱、互联网音箱……千奇百怪的一涌而出。
2016年,王雪红口中的VR/AR元年到来了!与此同时,Ai人工智能技术也发展成熟,可以应用了;
亚马逊率先将Ai融合进音箱中推出Amazon Echo,用来操控智能家居,引爆了市场。
随后Google、三星跟风推出了Google Home、Otto、Scoop等智能蓝牙音箱产品,最新的跟风者是小米,也高调推出了自家的互联网音箱——小米网络音响。
在外边已经闹得天翻地覆的时候,苹果憋了近一年的时间,放了一个大招——推出了智能耳机AirPods。
苹果的智能耳机AirPods还没开卖,众筹网站Kickstarter跟科技媒体又捧火了一个综合了智能手表、半智能手机、耳机等等功能的智能头戴耳机——Vinci。
2017年,被视为Ai人工智能元年。还有什么新概念?新能源?能源家庭?物联网迎来第二春?
这几年来,整个市场处于变革初期,科技业界人心惶惶,生怕市场骤落、饭碗不保。而投资市场也都是双眼抹黑,所有有独角兽气质的都投一遍。
对!主要看气质~

资本泡沫
做为世界上最聪明的人——“投资人”,这两年真的是傻了吗?真的在玩玄学?
当然不是,“气质”说的是公司团队的素质与管理水平。整个行业对下一代智能消费电子设备的判断,还是非常理性客观的。近两年也做出了很多有益的实践。
最先是做一轮摸底实践。
从手表、眼镜到鞋,从电视、冰箱、电饭锅到遥控器、水杯……能加入CPU加智能功能的拼了命的适配整合;不能加的就变通一下,加入RF数据连接入口,然后连上智能手机再“智能”。
一轮大战之后,闹得到处都是蓝牙配对请求。身边所有产品好像都获得了性能定制迭代的功能,但用户的直观感受是塞入了尺寸大小不一的平板电脑而已。

千奇百怪的智能家居产品
这一点也不像未来的智能生活。
不过投资人分析师们的年中、年终报告有了丰富的数据资料:
下一代的智能消费电子产品,需要有全新的操控模式,全新的人机接口;需要有高效的数据接口,与其他电子设备互联互通、进行互相控制,目的是达到高效统一管理;最重要的是,还要价格便宜易于普及,预留大量的升级拓展空间好赚大钱。
简单来说就是,下一代产品要有全新交互模式,用来高效的控制互通其他电子设备,实现以前不可能的功能体验,质优价廉好升级易推广。
接下来:
Google把自己的Google Now全功能搬到了Android Wear上,用来操控智能手表,并在Android智能手表中融入了体感操控功能。
产品设计王者——苹果,在自家iOS10里加入了Android的widget插件聚合功能,在Home应用里直接借鉴Windows的磁贴设计,控制家电。
苹果Apple Watch不仅创造了压力感应Force Touch、Tapic engine,还加入了数码皇冠Digital Crown。
随后更进一步的3D Touch压力感应技术被用在了iPhone上。
在软硬件生态上落后的亚马逊,其硬件部门Lab126从2010年开始研发完全用语音操控的智能蓝牙音响Echo。但项目在2014年底才真正被贝索斯重视,并投入巨大力量资源潜心研发推广。

Apple Watch
经过这一系列的深入研发实践之后,原本被业界青睐的智能手表+体感操控+通知中心组合,因为体感操控过于复杂、并不实用,智能手表的健康监测功能又太鸡肋,通知中心的体验又没有手机好,因而智能手表受到了行业的冷落。
就拿智能手表领域的领头羊苹果Apple Watch来说,根据IDC最新预测数据显示,Apple Watch三季度销量暴跌71%,从去年同期的390万块,跌至今年的110万块,三季度推出的第二代Apple Watch也未能挽回其销售颓势。
目前,体感操控技术非常不成熟,还需长期的升级发展迭代,才能提供优秀体验。用户也没有任何购买升级的动力。

Pebble Steel
现在Android阵营厂商Moto、华硕、华为、LG纷纷看衰智能手表市场,前两年靠智能手表大红大紫的Pebble,现在不仅卖身给了Fitbit,还宣布暂时不再推出智能手表。
那未来靠什么?
首先,VR设备市场正在稳定发展,搭载AR功能的手机对硬件性能又有了新的要求,为智能手机续了一命。整个科技圈吃了定心丸,资本市场也失去了紧迫性。不过这样的设备功能,在短期内对整个市场的推动有限,还远远达不到全民普及的程度。

Ai
所以开发全新的交互模式、产品功能(苹果在这方面做得最好)还是很急迫。
在亚马逊Echo受到追捧后,搭载语音操控的AI设备,特备是音频设备,现在正被业界看好。
智能音频设备目前有这些优势:
首先,价格不会高的离谱。
智能音频设备的原理是,利用话筒收录用户的语音指令,然后通过设备的RF射频联网功能,将语音指令上传到云端进行解析,再返回设备能识别的指令,反馈结果。这一系列的步骤完全不用研发全新的硬件设施,所以价格可以压到最低。
其次,更高频的数据中枢设备,对用户来说是刚需产品。
相比智能路由器、智能手表,用户与智能音频设备的交互频率更高,有着主动的需求,特别是智能耳机产品。连接智能手机、智能电视甚至是直接连接wifi的智能音频设备,完整的功能可以方便控制其他产品。
而音频产品特别是耳机,是用户的刚需产品,具有更大的市场空间。特别是全新的USB-C接口正在普及,USB-C接口拥有全新可定制、可升级的音频数据传输标准。耳机数据接口标准正处在升级换代的时间节口,具有巨大的市场空间,还可以搭载推广各种应用。
国内RF射频芯片锐迪科被展讯收购之后,其创始团队已经独立创业研发新一代智能耳机的芯片解决方案。而瑞芯微、全志这样的平板电脑芯片厂商遇冷之后,现在也正在融合发展Ai人工智能技术,打造智能音频设备的综合解决方案。整个市场趋势非常明显
再者,能够营造交互氛围,具有天然的场景化基因。
智能音频设备是信息输出设备(放音乐音频),能像显示器屏幕一样提供情感氛围,可以促进用户主动进行交互,忘掉语音交互的尴尬(例如:许多人习惯听歌时跟着唱,没被打死并且照样活得很好)。音响、耳机等不同音频设备都有天然的需求场景,提供了交互动力。与手机电视相连接,提供了诸多语音提醒、交互的模板,可以直接套用。
再加上可定制的宠物化外观、对话音设计,能将语音交互的形式更好的普及。
最后,能驱动Ai专属硬件升级迭代。
目前的Ai人工智能处理大部分在云端,靠专用的人工智能服务器根据大数据、智能推荐体系完成。
为了实现更优秀的Ai人工智能功能体验,未来必定要研发实现本地专用的人工智能芯片。目前Google已经带头研发出Ai服务器端专用的TPU芯片。AMD、英伟达、高通都有计划推出相应的Ai芯片。
未来智能音频设备端专用的Ai芯片,或能推动Ai专用芯片快速迭代升级,驱动Ai技术迅速发展应用。这是各家机构公司都要布局追赶的地方。
于是,在亚马逊Echo获得用户认可之后,苹果AirPods甫一推出,因为精致高技术含量,可移动变换场景的特性,就受到用户的追捧。苹果CEO库克最近表示,AirPods的销售非常火爆。大有开拓新一代消费电子产品之势。

vinci智能头戴耳机
AirPods还在火爆销售,另一款智能头戴耳机Vinci又在欧美火了起来。而这款Vinci智能头戴耳机,靠着更大的体积,整合进3G数据连接、wifi、蓝牙、GPS、重力感应计步器、心率传感器等等功能。相当于融合了智能手表、蓝牙音箱、半个智能手机的产品。
这么高的聚合程度,Kickstarter刚上线,就被欧美科技业界追捧为下一代的消费电子产品。
结语:
可以说,整个行业对下一代产品的定义已经很清晰了。
是“Ai人工智能 + 音频设备”整合的只能音频设备。在耳机标准全面升级换代、人们即将迎来耳机产品换机潮的历史节口,在耳机等音频设备中整合进Ai人工智能功能,来达到推广Ai人工智能技术的目的。
整个科技行业已经狠狠的咬准了Ai人工智能技术。现在正准备用耳机等音频设备这样的刚需产品来推广带动Ai的发展。
而Ai人工智能技术,是对人的意识、思维的信息过程的模拟,包括机器人、语言识别、图像识别、自然语言处理和专家系统等,被认为是计算机技术的未来方向。Ai的应用范围非常广泛,机器人、无人驾驶、科学研究等等各行各业,有希望完全替代人力,进行高可靠性运作。是未来必须发展的领域。
换句话说,现在智能耳机的趋势,就是换个姿势强推Ai人工智能技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