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白为什么差点成了外国人?

2017-02-01 14:51

李白(701—762),字太白,号青莲居士,祖籍陇西成纪(今甘肃秦安)。生于绵州昌隆县青莲场(今属四川江油,不过还有说法,是生于中亚碎叶城,今属吉尔吉斯斯坦的托克马克市)。

小时候读书,记得历史书上说,李白出生于中亚碎叶城,也就是今天吉尔吉斯斯坦的托克马克市。著名历史学家郭沫若认为李白是生于西域的汉族人,甚至有人进一步提出,李白根本就是生于西域的胡人。想到那些脍炙人口的诗句,由一位金发碧眼高鼻梁的外国人吟出,我有点风中凌乱的感觉。

到底谁才是李白的正宗老乡?蜀人则以白为蜀产,陇西人则以白为陇西产,山东人又借此以为山东产,而修入《一统志》,盖自唐至今然矣。

明代思想家李贽,在《李白诗题辞》里写了一段妙文,呈现出自唐朝开端,绵延至明朝而不熄的文化纷争。人们出于对诗仙李白的喜爱,爱屋及乌地开展了一场李白故里争夺战。四川人、甘肃人、山东人争相表态,认为自己才是李白最正宗的老乡。升庵(杨慎)曰:“白慕谢东山,故自号东山李白。杜子美云汝与东山李白好,乃以白为山东人、遂致纷纷耳。”

与解缙、徐渭合称“明朝三才子”的杨慎,竟然也参与了这场纷争。才子就是才子,引经据典,从李白追慕谢灵运,那个喜欢居住在浙江绍兴东山的田园诗人,而自号东山,说到杜甫的诗句,言之凿凿,其实漏洞百出,把个李白活生生说成了山东人。说实话,杨慎自己是四川新都人,祖籍是江西庐陵,这个热闹凑的,让人百思不得其解。今王元美断以范传正《墓志》为是,曰:“白父客西域,逃居绵之巴西,而白生焉。是谓实录。”

明代文坛盟主、史学巨匠王世贞,撰写“第一奇书”《金瓶梅》的最大“嫌疑人”,也参与了此次论证。唐宪宗朝的光禄卿范传正,曾经为李白撰写过墓志铭,也就是《赠左拾遗翰林学士李公新墓碑》。范传正与李白同处一个时代,引用他的文字是非常客观公正的。李白的父亲曾经定居西域,后因事逃往四川西部,也就是绵州的彰明县(今四川省江油县)青莲乡,李白就在那里出生。

不过,李白“青莲居士”的号,并非来源于故乡。青莲乡原名清廉乡,因为境内的廉泉而得名。而李向中年后学佛参禅,喜欢西竺的青莲花,梵语所说的优钵罗花,认为它清净香洁,不染纤尘,故以“青莲”自号。而清廉乡更名为青莲乡,已经是明清以后的事了。李白,字太白,陇西成纪人。凉武昭王九世孙。或曰山东人,或曰蜀人。白少有逸才,志气宏放,飘然有超世之心。初隐岷山……

事实上,李白故乡之争延续到了清朝。《红楼梦》作者曹雪芹的祖父,也就是著名的学者兼藏书家的曹寅,曾经主持编纂过《全唐诗》。《全唐诗》可不是普通的文学著作,而是由康熙皇帝钦定刊印的官方书籍。

在这本书里,按照中国人的父系传统,认定李白为甘肃天水人,并认定他为凉武昭王九世孙。“凉武昭王讳暠,字玄盛,小字长生,陇西成纪人,姓李氏,汉前将军广之十六世

孙也。”这样算来,李白分明就是飞将军李广的后人,将门虎子,难怪使得一把好剑,文武全才。只是说到具体出生地,又开始语焉不详,“或曰山东人,或曰蜀人。”本来很简单的事,一直就没扯清楚。

为什么李白生时无所容入?呜呼!一个李白,生时无所容入,死而百余年,慕而争者无时而已。余谓李白无时不是其生之年,无处不是其生之地。亦是天上星,亦是地上英。

李贽真的是一个思考者,他不仅完全抛开了纷争,而且指出了一个让人寒心的事实。那就是,李白生前并不得意。正所谓,“大道如青天,我独不得出。”

他在《上安州裴长史书》里自述生平,“五岁诵六甲,十岁观百家”,“十五好剑术”,二十五岁“仗剑去国,辞亲远游,南穷苍梧,东涉溟海”。

李白的诗,与裴旻的剑术,张旭的草书合称唐朝“三绝”。他的诗,“清水出芙蓉,天然去雕饰”。他的诗,“笔落惊风雨,诗成泣鬼神”。诗风雄奇飘逸,俊逸清新,极富浪漫主义精神。著名诗人贺知章看过他的诗后,惊呼他是“谪仙人”。他与杜甫并称“大李杜”,堪称闪耀唐代诗坛的双子星座。

李白的剑术,仅位于裴旻之下,排名为唐朝第二。李白一生终情于剑,在诗中经常提到剑,比如“铗”、“吴钩”、“吴鸿”、“湛卢”、“干将”、“莫邪”、“青萍”、“秋莲”、“霜雪”、“匕首”、“龙泉”等等剑名都在李白诗中出现过。比如“吴钩霜雪明”,“空余湛卢剑”,“剑花秋莲光出匣”,“拙妻莫邪剑”,“吾家青萍剑”等等。 这也就难怪,金庸在《侠客行》里,会把李白视为绝代高手。

李白的书法,也堪称一绝。只可惜,唯一传世的只有《上阳台帖》。草书5行,一共25字。却有宋徽宗赵佶、赵孟坚、贾似道,元张晏、杜本、欧阳玄、王馀庆、危素、驺鲁,清乾隆皇帝、梁清标、安岐、清内府近代张伯驹等多人题跋和钤印。

这样一位风流俊赏、文韬武略的才子,却遭际堪伤。人生最辉煌的时候,也不过是个填词待诏的翰林学士。说得难听点,不过是个承奉御前,为皇帝的爱情谱词写诗的优伶之辈。晚年鼓动永王称帝,兵败后流放夜郎。

“夜郎万里道,西上令人老”,幸好亲友救援得力,没在夜郎终老。

761年,61岁的李白,流落在金陵一带,钱财耗尽,靠人救济为生。听说李光弼将要出兵镇压史朝义余部,李白想要从军立功,偏偏身染重病,被迫退出。李白走投无路,只能寄住在当涂县令李阳冰家里。

中间,李白也曾经出游历阳,但很快又回到当涂,长期卧病在床。次年11月,死在异乡当涂。他这一辈子,一直都想做出一番震动寰宇的大事业。然而终其一生,不过是“冠盖满京华,斯人独憔悴,孰云网恢恢,将老身反累。”

王国维《宋元戏曲考》称:“凡一代有一代之文学……唐之诗、宋之词、元之曲,皆所谓一代之文学,而后世莫能继焉者也。”李白应运而生,他所创作的乐府、歌行及绝句,横绝盛唐,流韵悠长,后世亦莫能继焉者也。

为什么李白死后变成了外国人?事在有无,语类不经,人心爱之,夸诩为真。树若曾倚,其色敷荣;泉若曾酌,其声清冷。

人们因为喜欢李白,而特别欢喜和他有些关联。南起广西藤县,北到山西怀仁,东自海滨,西至岷峨,几乎大半个中国都存留了李白的遗迹,堪称中国古代诗人之最。清代学者王琦曾做过系统的搜集整理,有“逸事三十三则”“遗迹七十则”“异闻十二则”“法书二十五则”“图画三十二则”“祠庙二十二则”,共计一百九十四则,令人叹为观止。

争议最大的还是李白出生地的问题,除了前面提到的四川江油、甘肃天水、浙江绍兴之外,就是以前历史书上记载的中亚碎叶。碎叶,是丝绸之路上一座重要的商业城镇,也是西域边防最远的一座军事重镇,与龟兹、疏勒、于阗并称“唐代安西四镇”。唐代的碎叶城,仿照长安城的规制进行建设,唐玄宗开元七年,更名为焉耆镇。今天到托克马克城,仍然可以看到许多仿唐建筑,其中赫然包括李白衣冠冢。

事实上李白深受西域文化的影响,他的父亲的确一度谪居在 “条支”、“碎叶”、“西域”。李白精通西域文字,曾经代表政府起草过和蕃书。他给自己的儿子取名为“明月奴”、“颇黎”,这些也都是颇具胡气的名字。

他本身又豪爽过人,狂傲雄奇,仗剑倚马,啸歌欢饮,与中原儒家倡导的含蓄内敛完全不一样,颇有些游猎民族奔放不羁的气度。 他的头号粉丝魏颢,在《李翰林草堂集序》称,李白“眸子炯然,哆如饿虎”,俨然有胡人纵马江湖的气概。正因为上述原因,有人怀疑李白身上流有胡人的血脉。

1971年,著名历史学家郭沫若,发表了一篇论文《李白与杜甫》,正式提出,李白出生在中亚碎叶,也就是今天吉尔吉斯境内的托克玛克附近的城市。在他之前,陈寅恪也提过类似观点。然而,这一次,学术讨论遭遇了政治挂帅。

当时,我国正在与苏联进行边界谈判。郭沫若的文章简直就是一场及时雨,我方外交人员直接在对苏照会上引用了李白出生在中亚碎叶的观点,以此证明中的确是中国领土。从此,所有的教科书、工具书都全改成:“李白出生于中亚碎叶。”李白出生地的问题直接和领土争端挂钩,为了国家和民族,谁也不敢再提什么异议了。就这样,李白成了外国人。

然而,历史毕竟是不能随意篡改的。出土文物以及大量历史资料摆在那里,即使是政治外交的双重考虑也无法遮盖事实真相。1982年,邓小平托女儿给江油送去了只有四个字的题词:“李白故里”。据说邓小平在题词之前,曾经和郭沫若有一次长谈。时至今日,新版的《简明大不列颠全书》 《中国大百科全书》以及新版的教科书、历史书也都承认,李白的出生地就是四川江油。亦是巴西人,亦是陇西人,亦是山东人,亦是会稽人,亦是浔阳人,亦是夜郎人。死之处亦荣,生之处亦荣,流之处亦荣,囚之处亦荣,不游不囚不流不到之处,读其书,见其人,亦荣亦荣!莫争莫争!

在李贽看来,李白既是四川的李白,也是甘肃的李白,或是山东的李白,是浙江绍兴人,也是江西九江人,或是贵州新晃人。他死的地方荣耀于世,诞生的地方也荣耀于世,即使是流放关押的地方,也因为李白而显名于世。甚至他没去游玩,没被囚禁、流放,足迹根本没到的地方,只要读到他的诗文,就像看到他的人一样,都会引以为荣,何必去争呢?

李白,超越了地域,超越了生死,超越了时代,成为中国人心中永远的共同的诗仙。在某种意义上,李白根本就是属于世界的精神遗产和文化象征。我们要做的只是去阐扬和发挥,而不是计较和争执。

分享到:
文章评论 · 所有评论
评论请遵守当地法律法规
点击加载更多
精彩图片
© 2016 粉丝服务 http://www.fensifuwu.com 中国互联网举报中心 豫ICP备10026901号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zl@nlaw.or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