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中国历史上有一本全世界最早编辑的百科全书,它比英国的《大英百科全书》还要早300年,全册书有11000多本,摞起来有半米高,所收录的重要古籍高达8000多种,连清朝的《四库全书》也比不上它,它就是明朝时期编撰的《永乐大典》,被称为“世界有史以来最大的百科全书”。

《永乐大典》编撰于明朝永乐年间,历时3年终修成,共22000卷,明成祖朱棣亲自作序,赐名《永乐大典》。大典共辑录图书七八千种,收录了14世纪以前中国的文学、艺术、史地、哲学、宗教和应用科学等方面资料。
大典编纂完成时只有一部手抄的正本。这部正本抄本历经明朝7位皇帝,但在明朝末年,朝廷混乱,《永乐大典》终被丢失无下落,后世现存的《永乐大典》都是明嘉靖年间抄下的的副本。且嘉靖年间的副本还遭到八国联军的毁掠,流失海外,近年来,在拍卖会上和收藏家里发现所发现的全部加在一起,也仅只有800卷,关于此书的失踪被认为是明清的一大悬案。

关于大典正本失踪的说话民间流传最广的是被李自成焚毁了。1644年3月,李自成率军攻占北京,但仅仅40天后,就被吴三桂、多尔衮的满汉联军打败了,于是李自成便匆匆撤离北京,离京之时皇帝之位还没坐热乎的他便将怒火发泄到了皇宫之中,下令放火焚烧北京的几处宫殿,因此《永乐大典》也便在这个大火中毁灭了。还有一种说法是据说建于清顺治12年的乾清宫在嘉庆2年发生的一次大火,将整个乾清宫几乎彻底毁灭,而《永乐大典》便藏于乾清宫中。

不过还有史学家认为,是被最喜欢《永乐大典》的嘉靖皇帝当做了陪葬物,但《永乐大典》正本是否做了嘉靖皇帝的陪葬物,在打开永陵地宫之前,只能是一个合理的推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