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危机危机,危险当中孕育着机会。
在次新开板越来越早的最悲观的当下,越甲站出来旗帜鲜明地让大伙布局,随后,在次新最危急的当下,证监会审时度势责无旁贷地站出来抑制了次新的发行节奏,下面这张图表是2016年全年新股核发节奏,大伙自行对比便知:

在2016.1.1日前,申购新股-俗称打新,是需要预先缴款,在改革后,2016年开始实施新的制度,打新不需要预缴款了。虽然很多学者十几年前就提过这样的建议,但一直没被认可,不是监管部门不英明,实在是过去不愁发,本质都是利益分配。困难时期,需要给底层分点蛋糕,以维持宴会继续开下去。
我们简单对比下这两种打新制度利弊:
旧制度:打新要交钱,会导致市场流动性紧张,引发大盘下跌。优点是打新基本零风险,除非遭遇破发。当然,过去的发行定价方式,因为打新“无风险”,大家就抢,报价就高,发行市盈率都狂高,市场走熊时确实是破发频出。那时候,打新族很多是不炒股的。
新制度:打新不交钱,但要有持仓市值,同时严控发行定价,新股上市就是一堆涨停板。涨的多有两个原因:一是发行价确实低,二是筹码分散。打新不但不会导致市场流动性风险,还导致入市资金增多。问题是打新本身有实质风险了。很多人他本来不炒股啊。结果为了打新,配置仓位。如果指数下跌过多,打新族亏损概率远高于旧制度。考虑这个问题,你不能简单的考虑XX10万块打新,一年中了2签,赚了20多万。要从总体概率来分析这个事的。
现在我们来分析下(分析是基于假设前提,并非真实状况,这点不要争议)。
603878开板卖出,中签率0.0037%,平均2700万市值(沪市10000元一签)才能中,一签收益是1.962万元。该签整体打新资金收益率1.962/2700=0.0726%的收益率。
一年发行100家同等收益率的沪市股,年化收益7.26%。
一年发行200家沪市股。年化14.52%。
扣除事实上的无风险收益率,我们按3%算。那么打新的超额收益,按100家发行和200家发行量计算,分别为:4.26%,11.52%。
也就是打新底仓所能承受的风险为4.26%和11.52%。
沪市股2016.12.1-2016.12.30日涨幅第521位跌幅是-4.26%。也就是亏损比例大于第521位的有605家,上涨的还没排除重组 复牌,和新股。
简单以2016.11.30日上证指数收盘价计算,到12.30日,指数下跌4.6%。
简单结论:按603878一个股收益率和一年100家沪市发行速度来算,打新总体已经是亏的了。也就是实质破发。
你可以用此思路去简单计算下百合花603823,现价如果是最高,那么比603878第一日开板破发还厉害。
你再用这算法算算比音勒芬002832(小票打新仓亏起来更猛啊),也差不多。
他们在同等假设前提下的年化收益率002832(8.6%)>603878(7.3%)>603823(6.9%)。
百合花如果周五不封住,意味着打新收益率下滑止不住啊!
2017如果打新继续像2016年如此高频率发行,估计收益率会持续降低。原因如下:
第一:供应量加大,叠加去年的新股也开始解禁,对市场实质压力影响逐步加大,毕竟新股上市就要消耗买方力量,解禁后消耗更猛。
第二:越靠后发新的企业,可以合理推测质地越差,这个是总体来看。
第三:理论上,所谓的打新“无风险收益”过高,自然要逐步回落,事实上也已经证实了这个趋势(网下打新收益率降低的更快)。
我们分析这么多不是为了获取打新收益。而是为了捕捉市场机会。
看到这里,你明白了为何我很早就关注上海银行的实质破发?新股上市,活埋了所有二级交易的买盘,再下一步就是实质破发,再下一步就是股价破发。上一轮牛熊也有人不信新股会破发,后来打新中了有腰斩的。
不要怕,再往后看,为何12月30日午间越甲紧急发布策市振臂高呼让大伙布局次新迎接新年红包行情。如果你还不懂,我们接着聊5毛钱的。
刘主席是一个政治觉悟很高的人,很多人骂他,是不懂的换位思考。他的利益和广大股民的利益诉求不一致,这点一定要分清。本质上来说,他的利益诉求是更正确的,无论是从股市的本质看,还是从政治角度看。这就跟股民看格力电器,和董明珠看格力电器角度不同一个道理。
刘主席任内最佳的提拔之道,不是大涨,而是稳步震荡,力保IPO顺畅持续发行。实现借道股市脱虚入实,增加直接融资比例,从而达到经济去杠杆,为产业转型 升级提供时间缓冲和资金支持。
所以呢,明年GDP保不保6.5%不重要,重要的是社会稳定,资本市场稳定。过去的主席带着他的“内奸”团队(这不是造谣,这是监管部门公开信息,毕竟抓了那么多),怎么执行大政我们不敢点评,但理念上明显比刘主席差一大截。很多人说上一任起码指数不是涨了吗,说的没错,把人先电梯 拉到楼顶,然后拆了电梯,锁上楼梯,开始朝楼下推...
那么中央经济会议讲述的2017首要防风险,还会重复去年的故事吗?以我党的执政稳健和进化能力,你觉得呢?防风险一定是配合着稳健组合拳的。
明年的股市,也大抵如此。不会再像过去那么蠢,不会为了防范风险而制造更猛烈的风险了。
IPO必须有,新股就不能实质破发!
次新的发行节奏,一定是收益率上去了,提高发行频率,压下收益率,降下来了,降低发行节奏。当然如上文分析,打新的收益率本身就是上市涨幅、中签率、打新盘持仓涨跌幅等因素共同决定的。显然受制于大盘涨跌。这是我观察市场的一个中周期波动逻辑。
12.30日,证监会继续降低了发行节奏,印证了近期思考的逻辑。
那么,你懂了12月30日为何要振臂高呼布局次新的逻辑了吧?
风险提示:最坏的情况,新股破发,打新盘崩盘,那就不是2638的问题了。毕竟杠杆盘还是可以接受适度风险的,打新盘本质就是风险厌恶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