亲历者忆二战德国秘密核试验,数百战俘被赶往爆点测试核威力

2017-01-03 14:51

在纳粹德国投降前的两个月,德国“炸弹派”在图林根地区的奥尔德鲁夫进行了两次核武器测试,时间分别是1945年3月3日晚和3月12日左右。不为人知的是这两次试验目标使用的是活体的人。在这场试验中失去生命的人们,他们才是人类史上第一批核武器的受害者。

据最新解密的资料显示,二战最后阶段的1944年10月~1945年3月,纳粹德国在北方波罗的海沿岸岛屿和中东部图林根地区,先后进行过三次核武器试爆,科学家们使用相对简易的方法成功触发了核反应。

就希特勒的“原子弹”而言,1945年3月3日的“图林根测试”应该具有指标性意义,而试验品则是战时被关押在奥尔德鲁夫集中营的囚犯,他们包括匈牙利和波兰的犹太人、南斯拉夫人、希腊人、苏联人、法国人和意大利人,此外还有部分苏军战俘。

可以认为,“图林根测试”的执行者将这些人驱赶到试爆现场,目的是确定核爆炸对人体伤害的程度。因此,奥尔德鲁夫的遇难者也可以说是历史上的第一批核武器受害者。 测试行动在元首大本营触动了“原子弹部署在即”这根神经,超常兴奋情绪在希特勒核心小圈子内部充斥泛滥,直至最后时刻,纳粹领导人对“炸弹”始终存在着一种近乎病态的期盼心理。

对于这段历史,亲历者罗梅尔萨1944年时任意大利《晚邮报》战地通讯员,在接受采访时,他言之凿凿地表示曾亲临“北方测试”现场,目睹了核爆炸对波罗的海吕根岛(罗梅尔萨认为是吕根岛)造成的毁灭性后果。用罗梅尔萨的话说,这次“现场观摩”任务是墨索里尼在1944年10月1日亲自向他布置并出具“推荐信”的,因为意大利领袖感到,有必要让“自己的同胞”对德国元首已拥有“可以将伦敦夷为平地”的大规模杀伤性武器的“华丽宣传辞藻”进行验证,于是他便在1944年10月12日早晨被邀请到北方某个小岛现场观看“炸弹”试爆。战后,罗梅尔萨将自己所见场景多次重复,20世纪50年代还接受过几家杂志采访。可是那些倾听过他对那段神秘故事离奇情节绘声绘色描述的人,大部分都普遍持怀疑态度,尽管如此,罗梅尔萨始终坚称,他所目睹的就是一次被称为“裂解炸弹”的爆炸物测试!因为当时还没有“原子弹”这个称谓。

而海因茨.瓦克斯穆特则是当年在此地充当劳工的集中营“同室者”之一,他的证言来源于战后某个时期民主德国国家安全部特工的讯问记录。据他陈述爆炸发生后的次日他被分派的任务是负责清理和焚烧试验受害者的尸体。按瓦克斯穆特的说法这些死者应该是被关押在奥尔德鲁夫集中营的战俘或囚犯。

可以认为“图林根测试”的执行者将这些人驱赶到试爆现场目的是确定核爆炸对人体伤害的程度。因此奥尔德鲁夫的遇难者也可以说是历史上的第一批核武器受害者。

在这次爆炸过程其间除了为数众多的战俘、集中营囚犯沦为试验牺牲品外,还有部分担任警戒任务的武装党卫队士兵死于非命,某些观测者也受到不同程度的伤害。

对于这次试验到底有多少人死云,官方并没有准确的数字,但应该在数百人之间,目击者建筑工人海因茨·瓦克斯穆特回忆说。当时他被送到试验区去清理现场,接到指令后在森林边缘处垒起每边均为约12米、高度不超过1米的柴堆。干活过程中我们被命令必须穿上全套防护服。我们的那些集中营难友也是一样。我们看见几堆尸体堆放在森林边缘处,那都是些我们的前集中营伙伴。所有遇难者的头发都没有了,其中一些尸体的衣服也不见了踪影,裸体上几乎遍布水泡和烧伤痕迹,还有几具缺胳膊少腿。这些残肢断体都是武装党卫队士兵和集中营囚犯搬运过来的。

海因茨说,当他们把第一批6个木柴堆准备好时,尸体随后被摆放在上面,每堆大约有50具,最后点火焚烧。武装党卫队士兵把我们往后驱赶。在这死亡气息飘荡的林霍芬庄园,我们奉命脱下身上的防护衣帽。这些东西同样被士兵抛进了燃烧的柴堆。我们洗完澡后领到新的衣服和防护服,此外我们每个人还得到一瓶水。

我们受领的第二项任务是再垒起3个柴堆。在那个地方,我们看到了少许几个已经不成人形但尚且活着的生命从森林里蠕动着向外爬行。甚至时至今日我都无法描述,或许我们所看到的只是这“少许几个”而不是更多。在这些一息尚存的生命体中——大约有12~15个——立即被两名武装党卫队士兵开枪射杀……因为他们的待遇不能同其他难友有别,必须被扔到木柴堆上熊熊燃烧的火焰中焚毁。

分享到:
文章评论 · 所有评论
评论请遵守当地法律法规
点击加载更多
精彩图片
© 2016 粉丝服务 http://www.fensifuwu.com 中国互联网举报中心 豫ICP备10026901号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email protect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