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马超墓祠,是三国时期蜀汉大将马超的长眠之地和纪念场所。在勉县城西约四公里的川陕公路之北,祠座北朝南,山门紧依公路,与武侯祠相邻。昔日有诗咏道:“诸葛雄才垂万古,扶风勇略冠当年。两祠庙峙军山下,二墓古高汉水边。”
马超(176——222)字孟起。右扶风茂陵(今陕西兴平市东北)人。东汉末年,随父起兵,勇冠三军。先投曹操,为之平定北方,威名大震,拜为偏将军,都亭侯。后联合韩遂等反曹,投汉中张鲁,最后投刘备,是先主刘备的“五虎上将”之一。刘备自立汉中王时,由马超领衔上书汉朝廷。刘备称帝后,超迁升为骠骑将军,领凉州牧,进封“斄(tái)乡侯”镇守汉中阳平关。章武二年(222)。四十七岁时病卒沔阳,英年早逝,追谥为“威侯”,就地安葬。
马超墓祠原在一条中辐线上,“一阜岿然起北风,青山埋骨是英雄”。墓北依天荡山,南临汉水,与定军山下武侯墓遥遥相望。墓长宽各22.5米,高约10米,覆斗状,青砖围砌。墓前有清乾隆年间陕西巡抚 毕沅书立的“汉征西将军马公超墓”石碑一通。马公祠前公路南边也有一通高近三米的大石碑,上书内容与墓前碑内容同,人称“望碑”,是为行人(原金牛道旁)指示马超墓方位的。原有长廊与墓祠相连,今已不存。



来自网友图片

马超祠始建于三国,较诸葛亮祠宇早四十多年。据《三国志》及《武侯祠墓志》载:“马超墓:在武侯祠右数十步,汉建兴五年(227年),武侯诸葛亮亲诣墓所致祭,并令其弟马岱挂孝。”蜀汉丞相能率众致祭,说明当时应该有一定的特别纪念。
1938年因修汉惠渠将马超祠与墓分为两岸,人们凭吊马超极为不便,近年,随着文物工作的加强,勉县投资在汉惠渠上架设了仿古卷棚顶和望柱护栏的风雨桥,既为马超祠墓增添了景观,又方便了游人瞻仰陵墓。



马超祠现存正殿三间,东西厢房各三间。正殿有马超塑像一尊,威武雄壮,神采奕奕。专家考证为明代塑像。殿门额悬“汉斄侯祠”巨匾。祠内有颂扬马超功德,记叙祠事修葺碑石7通。山门为殿式歇山顶建筑。东西两侧各有四间前后带廊卷棚顶仿古建筑,将山门衬托的更为雄壮。

汉征西将军马公超墓碑

墓冢

近年,陕西省文物局拨款维修了马超祠正殿和厢房,地方上划出了马超墓祠原有的土地,整修了垣墙、陵墓,建了垂花门。文物部门依据有关文件资料,在恢复马超祠旧有的面貌。
马超墓祠现为陕西省重点文物保护单位。陕西省人民政府1992年4月20日公布。保护范围是重点和一般保护区以大殿为中心,东至继光小学围墙,南至川陕公路,西至村民赵学全民宅,北至墓冢北端50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