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销2000 放低身段后英菲尼迪的销量依旧打脸

2017-01-03 14:04

犹记得初识英菲尼迪时,大家对它的印象就是低调内敛的高端日系车。平心而论,自从采用全新的家族化造型后,英菲尼迪的视觉冲击感也明显更加强烈。

不知不觉间,英菲尼迪在中国已经实现国产。起初,得益于赞助《爸爸去哪儿》等综艺节目,英菲尼迪还取得了不错的成绩。可这种依靠大量投放广告的做法,还是会快速的让人们产生审美疲劳。于是,英菲尼迪的存在感也转瞬即逝。

截止11月,英菲尼迪在华的销量仅为1.85万辆,同比还下滑17.94%。对比其他竞争对手,无论是沃尔沃(同比上涨706.81%)、凯迪拉克(同比上涨103.24%)等二线豪华品牌,都取得了非常惊艳的销量。可英菲尼迪的销量却一直停滞不前。毫不避讳的说,用“不温不火”来形容英菲尼迪的现状,似乎还抬举了英菲尼迪。那么,放低身段进行国产的英菲尼迪,为何兵败如山倒?

日系豪华品牌尴尬的存在

记忆中,日系豪华车就是曾经在中国留下浓墨一笔的丰田皇冠、日产公爵王、雷克萨斯ES等车型。纵观它们的共同点,往往就是车内空间营造得非常宽敞,内饰做工设计比较符合亚洲人对于细节的追求。另外,日系豪华车也要竭尽全力做到油耗的均衡性,毕竟日本是一个小国,其资源不可与其他世界大国相提并论,所以日系豪车对于排量及油耗的把控都做得相当的到位。

可随着欧系车,特别是更多德国豪华品牌的涌入。人们对于豪华车的认知发生了较大的改变。首先,从产品共性来看,以德系车为例的奔驰、宝马、保时捷、奥迪,往往都有底盘扎实,驾驶感厚重,内饰雍容华贵或科技感十足的特性。

另外,例如美系豪华车的涌入,也侧面影响到了日系豪华车。例如美国的凯迪拉克、林肯等品牌对于豪华感的营造,都是明显有别于日系豪华车的。

受此影响,日系豪华品牌的存在感就显得非常的弱。特别是像英菲尼迪这种车型少,名气不足,品牌历史并不悠久的日系豪华品牌,能难找到一个恰当的卖点以便突围。所以我们可以发现,一旦当英菲尼迪在市场上投入的广告减少时,它的存在感就会明显下降,消费者对于它的依赖程度,自然就没有那些不需要广告也能被广为所知的汽车品牌强。

放低身段后英菲尼迪的销量依旧打脸

自英菲尼迪宣布国产以来,业内外人士对于它的关注程度明显比以前高。起初,英菲尼迪还能够取得不错的销量,或许在厂家的眼里,似乎也看到了一丝希望。

毕竟有不少的豪华品牌,都是通过在华国产后,才取得漂亮的数据的。就以奔驰为例,奔驰是最早进入中国市场的豪华品牌之一。作为身份的象征,曾经只有跨国企业高管或大老板才会购买奔驰E系、奔驰S系来彰显自己的社会地位。可即使如此,奔驰还是属于少部分消费者的专利。面对同为德系豪华品牌的宝马和奥迪,它们都率先和中国的华晨及一汽合作,有了性价比的支持,消费者也愿意选择国产豪华车。眼看宝马和奥迪把自己甩得远远的,奔驰也和北汽进行了合作,时至今日,奔驰在华的销量直线上升,增长势头甚至让宝马、奥迪相形见绌。

有了这些活生生的前车之鉴,英菲尼迪自然要学习它们的成长之路,国产就是快速变大变强的捷径。较为尴尬的是,国产英菲尼迪的综合竞争力实在堪忧!就产品而言,无论是Q50L,还是Q70L,它除了在视觉效果上比日产的天籁、西玛等车更豪华一些外,例如在门板工艺、内饰做工、细节按钮触感等各方面的表现,竟然都跟售价20万左右的日产普通车出入不大。

更加让英菲尼迪伤感的是,自己销量端不争气不说,竞争对手们还一个都没落下。像雷克萨斯ES,就聪明的定位在了中大型车,而它的入门级车型售价甚至不到30万。这对于英菲尼迪Q50简直是毁灭性的打击。毕竟Q50L无论如何怎么算,它也只是一辆与宝马3系、奥迪A4L、奔驰C系竞争的中型车。而拿Q70L跟雷克萨斯ERS比呢,雷克萨斯ES又可以通过性价比和品牌影响力来取得进一步优势。所以,无论是英菲尼迪怎么卖,它都有点进退两难的感觉。

其实,从更深层次的原因来说,英菲尼迪如今兵败如山倒,还跟其布局不完善有关。试想一下,像凯迪拉克XT5、沃尔沃XC60、雷克萨斯NX、林肯MKC等一众SUV都卖得如火如荼,且不说它们占据了各自细分板块的前列,就仅凭它们SUV的定位,就能吸引不少消费者的驻足购买。

换句话说,英菲尼迪应该紧力跟上市场的步伐,对国内非常吃香的中型车SUV,和7座中大型SUV进行国产。这样一来,既对了中国消费者的胃口,又能让自己走出兵败如山倒的困境,简直是一箭双雕的事情,对英菲尼迪也绝对是利大于弊。

俗话说,若想被救,需先自救。英菲尼迪若还不赶紧做出回应,只怕有再多的资金也不够它来来败了。

分享到:
文章评论 · 所有评论
评论请遵守当地法律法规
点击加载更多
精彩图片
© 2016 粉丝服务 http://www.fensifuwu.com 中国互联网举报中心 豫ICP备10026901号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email protect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