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真教的教育为啥弄不好呢

2017-01-03 13:53

作为中国式教育的产物,我本人对其也有一定看法,但一直不知道从何说起。后来我看了金庸小说,发现原来武侠中门派似乎与我国的教育有着某种相似度。尽管相似度不高,但是依然值得让我借来吐槽一下。

其实,武侠世界中的门派似乎就是一个个学校,门派里的师父与徒弟就相当于学校里的老师与学生,当然每门每派都有各自的武功绝学,这就又跟各个学校的教材有着异曲同工之处了。换句话说,江湖中的各大门派其实就是一个个成熟的教育系统,他们有着各自的师徒关系,独家的武功秘籍(教材)。门派里的师父所承担的责任就是将自身的武功绝学、为人处世方法一一传给自己的弟子,正所谓:“师者,所以传道授业解惑也”

在金庸的笔下,就有很多这样的武侠学校。像有武林的泰山北斗之称的少林寺,它就有十分完善的教育系统,光教材就有《易筋经》、七十二绝技、《九阳真经》等等。同时,针对不同的学员,他们都有着独特的教育方法,除了日常的参禅打坐、吃斋念佛外,每一位少林学员都会一套武功,例如罗汉拳。此外,根据进寺的年份,资历天赋的高低,每一位少林大师都对一套少林绝技掌握地炉火纯青,详见《天龙八部》。

除了少林寺外,武当派也是如此。自张三丰创立武术学校以来,该校就以太极功、太极剑等为主要教材,培养了武当七侠,冲虚道长等武林精英。五岳剑派的华山派学校也以独孤九剑和紫霞神功为经典,该校甚至因为教学理念的不同,分为了剑宗和气宗两大分校。江湖中神秘莫测的逍遥派更是出现了天山童姥、无崖子以及李秋水等武林大师,他们的北冥神功、天山折梅手以及小无相功更是让武林胆寒。

以上这些都是江湖中一些相对成功的武术学校,他们以其独特的教学理念,深厚的教学经典,培养了一代代武术大师,他们的教学理念也得以延续,经久不衰(这只是相对而言)。但是我今天主要想讲的,是一个相对失败的学校,那就是在射雕三部曲中留下深刻足迹的全真教。

历史上确实有全真教,王重阳丘处机等人也是实实在在的历史人物,当然他们没有金老爷子所写的那样神乎其技。在整个射雕三部曲中,全真教登场的人物总共有四代,从最早的王重阳,周伯通到接下来的丘处机、马钰,从尹志平、赵志敬再到鹿清笃和杨过(杨过最早也算是全真弟子)。就拿每一代的武功来算,用一代不如一代来形容则一点也不过分,全真教最为经典的先天神功也没有被弟子们所学透,直到最后渐渐失传。在王重阳去世之后,全真教赖以撑场面的也就是那一套天罡北斗阵了。当然这样一套阵法,考究得主要是布阵者的步伐走势,对其武功的训练提升没有太多作用。

同样,值得一提的是,在《神雕侠侣》最后就有这样一个桥段,黄药师为了就郭襄布置了一道名为二十八宿的大阵,需要五路领袖,当他提到最后一路西路军时,就有这样一个插曲。黄药师说:“这一路军由全真教教主李志常主军”,众人听到这里,都觉以声望武功而论,这一路主将远较其他四路主将为弱。看到这里,我们也许也要不禁感叹,堂堂全真教在王重阳去世50余年后,就与江湖一流高手之间拉开了如此大的差距。不过,好歹当时还有个百余岁的周伯通,给全真教保住了最后的颜面,那么试想一下,周伯通百年后怎么办呢?

值得注意的是,在整部射雕三部曲中,全真教在射雕和神雕两部中起到了很重要的作用。其中长春子丘处机更是开启了整个射雕故事的发展,然而到了《倚天屠龙记》中,我只是在开头中看到了这样一句:这时丘处机去世已久,小龙女也已嫁与神雕大侠杨过为妻。然后接下来通篇,我却找不到一点关于全真教的影子。或许整部射雕三部曲就是一部全真教的没落曲吧。

纵观整个全真教百余年的发展,其实就是一家教育机构不断壮大的历史。第一代的创办者王重阳,他的教育产品就有著名的全真七子以及他的师弟周伯通。王重阳绝对是一个猛人,武功天下第一,但是在教徒弟上却并不是很成功,尽管七个弟子各有所长,但是他们并没有一人尽数学到了其武功的精华,其留下的天罡北斗阵法也被黄药师、欧阳锋等一一破解。到了下一代尹志平赵志敬这一批,武功没学好不说,在人品上也是差劲到家。像尹志平轻辱小龙女,赵志敬投靠蒙古,都是出于这一代中。

虽然教学质量越来越差,但是全真教的教育产品数量却是越来越多。在全真七子以下,每个人都有数十名左右的徒弟。正所谓合抱之木,生于毫末,在这样集腋成裘的堆积下,全真教的势力着实壮大不少。可以说,在后来全真教在江湖上得以生存的重要因素,除了王重阳留下的余威外,还有不断壮大的全真弟子群体。或许有人会问这样庞大的全真教为什么会在《神雕》之后渐渐找不到踪迹呢,在我看来他自身的庞大就是一个问题。

我曾经看过这样一个段子:江南七怪加洪七公竟然能将郭靖这样的傻瓜教成一代大侠,而王重阳武功天下第一却教了全真教这帮酒囊饭袋,看来这就是教育扩招的后果。扩招也许就是全真教没落的症结所在。

王重阳传授了全真七子武功,却并没有专心教其中任意一个人,而且其武功的精华也没有悉心传授下来。全真七子武功天赋也都不错,而且还是各有所长,但也并没有一个人学到他们师父的武功绝技。同样到了下一代,人人都有数十名弟子,除了给这些弟子传授武功外,全真七子各个还要传授参禅悟道的法门,甚至还要处理所谓的江湖国家大事。就算他们的弟子都聪慧绝顶,也很难学会其师父的全部武功,更别说青出于蓝而胜于蓝了。

其实看完整部射雕三部曲,乃至金庸全集,我们可以发现几乎所有的武林高手,他们的师父都不是一个人,他们甚至没有多少师兄弟。郭靖如此、杨过如此、张无忌也是如此。看来想培养武学大师,扩招这条道绝不能走。

回归到开头那句话,我们的教育就和金庸笔下的武侠世界有着某种类似的程度。在当前的环境下,教育已经普及到了每一个人,九年义务教育以及高校扩招已经让越来越多的人获得了受教育的机会。其实在我看来,教育的普及并没有任何坏处,这是一件惠民惠利的事情。但是问题来了,如何让教育在普及的同时,还能保障教学质量的提高呢?

说到底这还是教学资源的充足与否的问题。在我上大学的时候,有一件事给我留下了十分深刻的印象,那就是选课。由于僧多粥少,部分选修课,类似于艺术类环境类的课程本身数量就有限,但是选的人却特别多,因此就造成了选课期间,教育系统崩溃,课程被秒选等情况。倘若我们有充足的课程资源供我们选择的话,我们还需要那么劳心费力地每年去参与那样惨烈的选课大战吗?

再次回到武侠世界中,如果王重阳没有受那么多徒弟,或者全真教有更多像王一样的武学宗师,并且他们都能够将自己毕生的角色悉数传授给自己的一个或者两个弟子手中,那么全真教也许没有那么迅速的发展,但是它绝不会没落地如此之快。

江湖中的武林门派也好,当今社会的教育系统也罢,真正想让自己长久不衰地发展下去,扩招之路不可走,就算走也要在保障教育资源充足的前提下,合理培养具有潜力的人才。

分享到:
文章评论 · 所有评论
评论请遵守当地法律法规
点击加载更多
精彩图片
© 2016 粉丝服务 http://www.fensifuwu.com 中国互联网举报中心 豫ICP备10026901号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email protect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