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看过我们之前关于秦三十六郡概述的那篇文章,会发现在北方有一个郡是很特殊的。其他的郡都是建立在战国七国土地上的,只有一个郡是是建立在匈奴故地上的。这个郡就是九原郡。【历史深处】这一期将介绍秦三十六郡里特殊的九原郡。
九原郡位于今天包头市附近,原来包头市的郊区在1999年的时候改名为九原区,其中包含了很丰富的历史信息。当然这信息里,就与秦三十六郡之一的九原郡有直接的关系。

图1、秦三十六郡之关中诸郡
九原郡追溯历史源头,可追溯到七国之一的燕。在《史记-苏秦列传里》有这样的文字:“说燕文侯曰:‘燕东有朝鲜、辽东,北有林胡、楼烦,西有云中、九原。’”可见苏秦在游说六国的时候,九原还是属于燕国的。
当时赵国的当家人是胡服骑射的赵武灵王他爸爸赵肃侯,苏秦也去游说过。到赵武灵王的时候,赵从燕国手中把九原、云中都抢了过来。《史记-赵世家》有明确的记载:“二十六年,复攻中山,攘地北至燕、代,西至云中、九原。”就这样九原到了赵国手上。而且赵武灵王曾经还准备以九原为战略基地,从北边攻击秦。《史记-赵世家》:“而欲从云中、九原直南袭秦”。胡服骑射的赵武灵王,确实有战略眼光,比以后六国几次从函谷关进攻秦,明智很多。

图2、赵武灵王之胡服骑射
可惜赵武灵王的战略没能实施成功,只能让六国英豪扼腕叹息了。之后,六国一样的命运。九原一样因赵的灭国,而纳入秦的版图,被设为三十六郡之一。不过,在史书上,和后来的分析中,秦的九原郡版图要大过赵的九原郡。

图3、九原郡(秦)
相关的记载,在《史记-匈奴列传》有:“後秦灭六国,而始皇帝使蒙恬将十万之众北击胡,悉收河南地。因河为塞,筑四十四县城临河,徙適戍以充之。而通直道,自九原至云阳,因边山险巉谿谷可缮者治之,起临洮至辽东万馀里。又度河据阳山北假中。”
秦始皇灭六国之后,让著名的将领蒙恬领兵十万,北击匈奴,收复了所有黄河以南的土地,沿河修了四十四做县城。而且还迁徙了很多人囚犯罪人到这里,来抵御匈奴人。也许正是这个原因,九原郡没有被纳在赵国故地里,而是算作了匈奴故地。正如我们在关于秦三十六郡概述里介绍的。
这个信息里,还介绍了另外一个非常重要的信息,就是秦直道的修建。而秦直道的一端就是九原城,另一端在甘泉宫。直接将九原郡和京城咸阳连了起来。

图4、秦直道
正是九原与秦都城咸阳这么便利的交通,才能解释沙丘之变后,秦始皇的遗体不是直接从死亡地沙丘(今河北省邢台市)拉回咸阳。而是绕道到九原,才回的咸阳,下葬骊山。《史记-秦始皇本纪》的记载是这样的:“行,遂从井陉抵九原。会暑,上辒车臭,乃诏从官令车载一石鲍鱼,以乱其臭。行从直道至咸阳,发丧。”
九原郡的治所在九原城是没有疑义的,但关于九原郡的辖境却有很多争议。其中最大的一个难点在于黄河的改道,造成的地理定位上的难题。回顾刚才《史记-匈奴列传》里的记载,九原城是在黄河以南的。而考古上的九原城旧址在黄河以北的。看地图上,秦的九原郡包括以下地区:以今包头市以西、后套平原以东、黄河南岸(今鄂尔多斯)以北。
九原郡在历史上存在的时间并不长,汉武帝时候就被改名为五原郡。再之后,很长时间被匈奴、鲜卑等占据。唐朝的时候在原九原城的旧址上,建起过著名的中受降城。不过九原这名字一直没有用过,知道1999年,被重新捡起,也算是在我们城市名字不断追求现代的时候,有了一个追求历史积淀的案例。

图5、包头市九原区地图
【历史深处】这一期的秦三十六郡之九原郡介绍就到这里。这个位于秦直道最北段的城市,是秦抵御匈奴的最前线。也是特殊的历史,让它成了秦始皇遗体会骊山下葬的中转站。九原这个名字,被包头九原区重新用气,也算是对历史上这个秦三十六郡的最好纪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