车身尺寸上,昂科威比途观来说更胜一筹,长度上多出来近161mm,轴距上多出66mm,途观除了高度上胜出25mm外,几乎可以说是完败。

这里解释一下长短的优缺点:大家都清楚,车长一般指从汽车最前端至最尾端的长度,它是对汽车的用途、功能、使用方便性等影响最大的参数。车身长意味着纵向可利用空间大,这是显而易见的;但太长的车身会使调头、停车不便。在车长被确定后,轴距是影响乘坐空间最重要的因素,因为绝大多数的两厢和三厢轿车,乘员的座位都是布置在前后轴之间的。车长与轴距的关系是密切的,轴距指车辆同一侧两车轮中点垂线之间的距离。对于轿车而言,轴距越长则车厢内长度越大,行驶越平稳,转向操纵也越容易。加大轴距能使车厢宽敞,座椅之间的间距增大,乘坐舒服感也会增大。但是,轴距加大会使整车机构布置困难,车身造型受到影响,转向灵活性下降,回旋半径增大。因此业界认为轴距与全长之比值一般不宜大于62%,对于小型两厢车可增大到65%(百分比由公式取得∶轴距÷全长×100%)。
第一回合显然是昂科威胜利,接下来我们看动力性能,由于网友要求是途观1.8与昂科威1.5的对比,我们还是来看参数对比:

动力性能上,昂科威虽然是1.5T的发动机VS途观1.8T的发动机,然而还是以169Ps的最大马力、124kW最大功率完胜途观,值得提醒的是昂科威在变速箱上搭载的是7档双离合变速箱,而途观搭载的是6挡手动变速箱。这两者有什么关系呢?马力和功率都代表车子的做功大小,马力或功率越大,车子越有“劲”,国外和香港喜欢用马力来表达车子的功率大小,国内习惯用功率本身来表达,马力的单位是匹,功率的单位是千瓦,1匹马力等于0.7瓦功率。马力越大,最高速度就大;扭力大,瞬间加速的力道就大,简单来说,起步或突然加速时会比较快。最大功率决定了车的最高速度,最大扭矩决定了车的加速能力,而两者输出时的最高转速和范围直接影响车的性能和油耗。简单的举个例子,同一款车同样功率扭矩的发动机,不计算输出范围,一个在2000转就能输出最大扭矩,一个要在4000转才能输出最大扭矩,对车的直接影响就是2000转的要比4000转的起步要轻快,扭矩*转速=功率。从上面的对比我们可以看出两者的最大扭矩都是250,显然途观起步更快。

底盘转向上两者都一样,采用了,前置前驱、麦弗逊式独立前悬架、多连杆独立后悬架、电动助力以及承载式车体结构。而车轮胎上,两者有一点区别的是途观采用的是215/65 R16轮胎,而昂科威采用的是225/65 R17轮胎,这是什么意思呢?R代表的是子午胎,轮胎类型代号,常见的表示有“X”高压胎,“R”、“Z”子午胎,“一”低压胎。市场上的轿车一般采用子午线轮胎,且目前已经实现了子午线轮胎无内胎,俗称“原子胎”。这种轮胎在高速行驶中不易聚热,当轮胎受到钉子或尖锐物穿破后,漏气缓慢,可继续行驶一段距离。另外,原子胎还有简化生产工艺,减轻重量,节约原料等好处;轮胎宽度为215毫米(215),轮胎宽度,是影响整车油耗表现的一个因素。轮胎的越宽,与地的接触面积越大,相应的就增加了轮胎与地面的摩擦力,车辆的动能转化为摩擦热能而损失的能量会增加,如若行驶相同距离时宽胎就更容易耗油。不过事物都有它的两面性,虽然油耗增加,但宽胎的抓地力要更强,进而也将获得更好的车身稳定性;轮胎扁平比为0.65(65),扁平比,是影响车辆对路面的反应灵敏度的主要因素。扁平比越低的车辆,胎壁越薄,且轮胎承受的压力亦越大,其对路面的反应非常灵敏,从而能够迅速把路面的信号传递给驾驶者,更便于操控,多见于一些以性能操控见长的车型。扁平比越高,胎壁越厚,虽然拥有充裕的缓冲厚度,但对路面的感觉较差,特别是转弯时会相对更为拖沓,多见于一些以舒适性见长的车型。还有就是越野车的扁平比一般较高,主要是为了适应环境恶劣的路况;钢圈尺寸为16英寸(16),轮毂大小的优缺点:1、小轮毂舒适度相对来说,好过大轮毂;2、大轮毂由于轮胎偏平率更低,轮胎抓地力强,汽车操控更好,刹车制动也更灵敏。所以综上来说,大轮毂要好过小轮毂。
安全性能以及配置上,途观上的胎压监测、第二排座椅移动等比较实用,而昂科威的无钥匙启动、多功能方向盘、发动机启停技术则比较实用。

当然在用户口碑上,途观常见的问题比如车辆启动后车辆B柱、天窗、仪表台异响;怠速抖动,EPC灯亮;车辆空调温度高,风量小;车辆启动后发动机异响;

昂科威则是被断轴问题闹的沸沸扬扬的。
当然这些只是少数用户反馈的问题,两款车不论是从技术、做工还是各方面来说都不错,途观的优势是经过多年的改进升级在综合性能上不错,而昂科威显然在配置上更胜一筹,途观如果想要全面超越昂科威或许在下一代车型,昂科威目前面对的最大问题就是部分车友反应的断轴问题,如果能解决好这个问题相信更能让消费者放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