随着“董明珠事件”的不断发酵,网络及各大媒体那可算得上是争议不断,而董明珠在2016中国最具影响力的25位商界女性榜单上位列第一也是狠狠给不支持董明珠造车的格里股东们一记响亮的耳光。
那么董明珠的“造车梦”是否会成功呢?

她的“造车梦”可谓一波三折。早在今年3月,格力电器发布公告,计划收购珠海银隆新能源有限公司,但在10月底,格力电器临时股东大会上遭遇否决。最终在11月以珠海银隆决定终止交易而将收购搁置。
似乎经过格力手机的口碑滑坡之后,股东不再愿意董明珠的折腾。但是王健林,刘强东等商业大佬们却迅速出手,支持董明珠继续圆梦。
那么董明珠的新能源汽车是否能够实现呢?

价格太高,不合算”、“国资委不支持董明珠掌管格力电器”、“中小股东不再支持董明珠”、“业绩对赌不靠谱”等,这些原因都造成了董明珠梦碎的原因之一,而新能源汽车的能力不及汽车等更是成为了董明珠梦的致命一击。
新能源汽车的巡航能力有待突破
不管是美国的特斯拉还是中国的比亚迪,几乎都是因为电池巡航能力不足500公里而导致用户的不满,跨市跨省的长途几乎不敢用这种新能源车。包括电池组纯粹用锂电池的话,由于锂离子受环境温度的影响极大,温度太高容易爆炸、温度太低又不能工作,这相比我们现在的汽车差距实在太大。尤其是现在车品成熟,无论在养护和添加剂上面还是技术上面都比新能源汽车成熟,跑高速你加瓶固特威燃油宝,即促进燃烧又提升引擎动力,而新能源只能坐等高速有个充电桩了。

新能源汽车产业的社区充电桩广谱工作不够充分
新能源汽车其实从用户使用满意度调查来看,近半数以上的用户对于充电的方便性感到不满,毕竟一个产业的配套需要上下游的联动才能合力前行的,再好的新能源汽车也是需要补充能源的,需要有足够多的电桩来实现便利性,就像汽车的加油站一样,做到星罗棋布为止。

新能源汽车企业的产业精神问题
很多新能源汽车企业多半拿的是政策层面上的补助,对于企业的发展缺乏主动性。项目的大小不管,只要凑齐材料就可以报;技术是否合格也不管,能凑个车就报。一个企业家至少要心存产业梦想才能动机正确,否则就是坑蒙拐骗。而相比现今的汽车行业:大众、本田、宝骏等虽不一定是最好,但是他们的企业确实完胜的;甚至是汽车养护用品这种服务行业都有像固特威这种成熟又具有竞争力的企业,而新能源汽车呢?

在我看来董明珠梦碎进军新能源产业未必不是一件好事,毕竟新能源汽车要走的路还有很长很长,面对的困难和反对的声音太多太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