消失的蜀王王宫,中国十大古都——成都的历史泯灭于现代的繁华

2016-12-13 02:58

皇城始建于千年前五代时期,先后为“前蜀”、“后蜀”的蜀王王宫,现为四川省科技馆的地盘。这个方方正正的城中之城有城墙、城门,有护城河(御河)、金水桥,颇似北京紫禁城,却比后者至少早建成四百年。

曾经的成都是这样,鸟瞰图还是很震撼。

清末民国初年的成都皇城城门。正中门洞处就是当今''伟大领袖''白色巨像站立的地方。

清康熙年间,皇城改建为“贡院”,即科举考场,是全川学子参加乡试、考取举人的地方。右边的三层楼房是明远楼,其后方是致公堂,大片排列整齐的矮房子是考棚。

明远楼是皇城内主要建筑物之一,为三重檐殿宇式建筑,规模宏大,气势巍然。

致公堂前两侧的考棚。考生被封闭在一个个格子里,互不照面。

1902年,直隶总督袁世凯、湖广总督张之洞等上奏清廷,提出废止科举制度。1905年9月2日清廷上谕:“自丙午科为始,所有乡会试一律停止,各省岁、科考试,亦即停止。” 这样,在中国历史上延续一千三百多年的科举制度,一朝废除。各地贡院,风光不再。当今只有江苏南京、四川阆中还程度不同地保存了贡院原貌。

1911年11月27日,辛亥革命后成立的“大汉四川军政府”在皇城内举行庆典活动。正面建筑是贡院中的“致公堂”。堂前牌坊正中有“御书”木匾,下面有清朝乾隆皇帝题写的“旁求俊乂”四字,语出《文心雕龙》,意为广泛选拔人才。“乂”:音yi。此牌坊建于1739年。当今在阆中贡院致公堂内,还看得见“旁求俊乂”匾,但不是乾隆御笔了。

同为军政府成立那天的照片,是站在城门楼上拍摄的。左下是法政学堂,建于1906年,是晚清“教育改革”后各地最先兴办的一类新式学校,主要培养审判、法检方面的官员。

同一天的照片,换了一个角度。右面是四川法政学堂,挂着一面军政府的十八星汉字旗。

摄影者路德·那爱德在家信中写道:在过去几天里,中国人用他们眼中流露出的骄傲而蔑视的神情来品味过去。许多传教士几天前还被人告知“你们不值得我们留意”。如今这话不再被提到,而换成了“中国必将出现亚洲的联邦合众国”。

1909年4月,美国地理学家张伯伦到成都,在陕西街基督教堂的钟楼上向北拍摄了一张照片:皇城以南一带(今天府广场)的成都民居鳞次栉比;远处(左上角),皇城的城门洞清晰可见,后面的大屋盖建筑是贡院内的明远楼。

张伯伦所摄陕西街基督教堂内院建筑,漂亮的钟楼巍峨耸立。当年教会还在这里创办了成都最早的西医医院之一——存仁医院。1910年,由教会创办的华西协合大学建校,这里也是其医学院(1914年建立,即后来的四川医学院,现在的四川大学华西医学院)的实习医院。

现在此地是四川省教育委员会。旧建筑当然早已拆光……

皇城外面的石牌坊,正中是“为国求贤”四字,显然是为表达科举考试的宗旨。两旁的题字分别是“会昌”、“建福”。

可以看见牌坊后面的城门上有“国立四川大学”六字,说明此时已是上世纪二、三十年代。旧学新学,相映成趣。

四川大学校门照片

从城门楼上鸟瞰作为市政府办公地的明远楼、致公堂。恢宏大气的蜀王府!

成都一直都是中国十大城市,可是很多历史的痕迹却只能在图片和文字中找寻,最近被评为中国十大古都,从历史上面说名副其实,现实来看却找不到丝毫证据了。

分享到:
文章评论 · 所有评论
评论请遵守当地法律法规
点击加载更多
© 2016 粉丝服务 http://www.fensifuwu.com 中国互联网举报中心 豫ICP备10026901号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zl@nlaw.or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