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师,只有10%的学生感受到你的爱,其余的哪儿去啦?

2016-12-12 23:58

从网上看到一则新闻,广东省江门市一名15岁的初三学生谢某伏击一位小学女老师,被交警和群众擒获。警方通报称,受害人曾担任谢某的小学班主任,因管教严厉让谢某怀恨在心。

看到这样的新闻很震惊,也心痛不已。

翻看后面的评论,有九万多条,各种各样的观点都有。有替老师说话的,说现在的孩子难管,娇生惯养,不能批评,老师难当;有骂老师无德甚至是控诉自己老师的,还有直接指名道姓诅咒老师的,由此引发部分老师诉苦:“我就是一名教师,看了这么多留言,心里凉啊!从今天开始我决定,不会再为学生不写作业烦恼,不会再为学生的成绩去加班补课,不会再为学生听课效率低伤神!因为我有妻儿,我不想被伏击。”也有人从应试教育的现状分析:“这是应试教育的恶果!好学生唯一的标准就是分数!但这也怪不得老师,因为分数的高低直接关系到老师的奖金、职称,谁还会去真正关心学生的内心世界?好老师只存在荧屏上了!”

孰是孰非?恐怕几句话难以厘清,也因不了解新闻事件中学生和老师的情况,不好妄加评论,只是由此我想到了年幼时恨之入骨的一位老师。

他是一名只有小学文化的民办教师,和我是同村人。在那个年代,只要认得几个字,就可以成为老师。

那个时候,我小学刚入学,性格内向,年幼无知,见了人不敢打招呼,加上家境贫穷,成了很多成年人取笑的对象。

而那个所谓的老师,最擅长的就是给人起外号,结果老师叫学生外号,其他同学也跟着叫。他“赐”给我的是一个极富侮辱性质的外号。每当走在街上、校园里,当听到街坊邻居和同学喊我外号的时候,我恨不得有个地缝钻进去。而他更是经常性地用外号讽刺我、打击我。

记得那时候我上学常常迟到,不是因为贪玩或者晚起,而是因为爸爸早起去田间干活,妈妈规定必须等他回来一起吃饭,结果早晨上学就迟到了。假如我迟到被这位老师遇到了,肯定会被他喊外号批评、羞辱,甚至不让我进教室。老师对我如此,同学们(尤其是那些调皮的男生)更是肆无忌惮地欺负我。

于是,我对他的恨意不断加深,恨不得我是个大力士,可以一把抓起他扔得老远,恨不得上天赐给我一件神奇的武器可以去对付他。从六岁上学起,一直到上完初中离开那个村庄,那个令我感到十分屈辱的外号才不被人提及,永远留在了那个村庄,留在了童年。

上大学之后,有一次放假回老家,妹妹很兴奋地告诉我一件事:“姐姐,你知道吗,你最恨的那个人得了麻风病,被抓去麻风病院了。”

这真是天大的喜讯!“是老天替我报仇了!”又过了十几年,我的孩子也上学了,暑期回家陪老父亲到田间劳作,旁边田里一个猥琐的身影很讨好地跟父亲打招呼。父亲告诉我:“那个佝偻的男人就是你曾经讨厌的人。”让我打个招呼问候一下,我拒绝了:“我不愿意和他打招呼。”

父亲也就不勉强我了。

因为这份刻骨铭心的伤害,我当了老师之后,总是特别小心,怕自己不当的言行伤害到学生的自尊。和朋友聊起往事,朋友问我:“现在还恨他吗?”说实话,时间太久远了,恨也渐渐淡了,何况他早就入土了,恨也随风飘走,但那份记忆没有消退。

有一次在和文质先生交流的时候,我说:“我在那种环境下成长,竟然稀里糊涂地长大了,没有留下心理阴影,竟然还能这么乐观、坚强地活着,没有任何心理问题,我自己都感到很幸运、很惊奇。”文质先生说:“这个年龄,差不多都有那样不堪的童年。”好在,我的自我修复能力很强,尤其是走出小山村进入大学,视野开阔了;因为读书,我的精神世界丰富起来,走出了那片狭隘的天地,心也跟着开阔、明朗起来。

的确,假如我不曾走出那片土地,假如不是书的拯救,或许我就是一个典型的怨妇,内心始终充满了恨,说不定某一天做出不理智的行为;或者,因为怯弱而选择忍气吞声,每天苟且活着,远离人群,日出而作,日落而息,仅此而已。

好在我走出了那片狭隘的天地,把时间、精力投入工作中,拥有了完全不同于过去的生活、环境。我的精神世界日趋丰富,我的生活日益多彩,那份恨,早就化成了我对工作的细心和负责、对学生的呵护和关怀,尽管做得还很不够,甚至有时好心办坏事,但至少我是朝着这个方向努力的——我不希望我的学生跟我有同样的遭遇,不希望我的学生如我当年一样受伤。

我的童年很受伤,缺乏老师的尊重和关怀,于是我努力尊重、关怀我的学生,让学生快乐起来,这样,我的人生也变得美好而充满希望。

就前面的新闻来说,无论那位老师做过什么,我认为学生都不应该用这种极端的、葬送自己的方式来解决压在心底的“仇恨”,但这件事本身不得不引起我们教育工作者的深思——我们究竟该如何当老师?我们该如何管理学生?记得数年前就看到一个调查:有专家对老师做过调查:“你爱你的学生吗?” 90% 的老师回答“爱”。又对这些老师教的学生做调查:“你感受到老师对你的爱了吗?”回答“感受到了”的学生仅占 10% 。既然老师认为自己是爱学生的,为什么那么多学生感受不到老师的爱?那些“爱”到哪里去了?

每个老师都能说出一大堆“爱学生”的理由和“爱学生”的故事,我也相信老师的爱是发自内心的。但“爱”和“会爱”是两码事。教师之爱,应该是理智的、智慧的爱,源于对工作高度的责任心,源于对学生成长的呵护、耐心、等待、宽容。假如教师没有责任感、使命感和社会担当意识,没有对学生的尊重,没有对生命的敬畏,恐怕一切的爱都只是口号,甚至是伤害学生的借口。

身为教师,遇到了拿凶器想要伏击自己的学生,是多么悲哀的事!我们可以谴责学生的家庭教育出了问题,我们可以谴责学生的道德品质败坏,可以谴责教育功利化和社会环境产生的众多负面影响……但我们还需要站在学生的角度去思考:作为老师,我们的所作所为,是否值得学生尊敬?老师喊着“爱学生”、“爱生如子”,是真爱还是口号?抑或是体罚学生的挡箭牌?能不能尽可能少些给学生留下的刻骨铭心的伤害?这值得我们每位老师深思。

分享到:
文章评论 · 所有评论
评论请遵守当地法律法规
点击加载更多
© 2016 粉丝服务 http://www.fensifuwu.com 中国互联网举报中心 豫ICP备10026901号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zl@nlaw.or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