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郑成功”这个名字竟然是清朝起的 母亲是日本人遭到清军强奸

2016-10-01 03:01

郑成功,这位收复了台湾的民族英雄,他的名字让我们耳熟能详。但是历史往往如此,假的东西大行其道,真实的历史却不为人知。其实郑成功根本就不叫“郑成功”,他有很多称呼,你可以叫他“朱成功”,叫他“郑森”,叫他“田川福松”,叫他“国姓爷”,但是他从来就没有用过“郑成功”这个名字。(为了表述方便,在本文里,我们仍然用“郑成功”来称呼他。)

一切还得从头说起。郑成功的父亲叫做郑芝龙,是个不安分的青年,职业是走私和海盗。在很年轻的时候,郑芝龙客居日本,与当地一位田川松小姐结合,生下了一个儿子,就是郑成功。父亲给他起名“福松”,一个非常有日本味的名字。所以郑成功最初的名字应该“郑福松”或者“田川福松”,而他的同胞弟弟就叫做“田川七左卫门”。后来父亲又把他改名为郑森。郑芝龙是喜欢流浪漂泊的性子,不会在一个地方住的太久,他一共娶了五个妻子,而田川松小姐只是第二位。很快郑芝龙就又回去中国当了海盗,郑成功就一直生活在日本,与母亲住在一起。直到郑成功7岁那年,郑芝龙接受了明朝的招安,从海盗摇身一变成了官员,才把郑森接回到福建老家读书。在这里,他14岁考中秀才,17岁结了婚,20岁去南京国子监深造,师从江浙名儒钱谦益。钱谦益又给郑成功起了一个表字,大木。从“福松”、“森”、“大木”三个名字里面,我们认为郑成功小时候家里肯定请人算过八字,五行缺木,所以他的名字总是与木分不开。

郑成功在南京求学的那一年,正好是李自成攻进北京的那一年。崇祯皇帝在煤山上吊自尽,但是李自成在北京的屁股还没坐热,就有吴三桂引清军入关,把李自成赶出了北京。明朝的残余势力在南京拥立福王朱由崧登基,改元“弘光”。但是很快清军就攻陷了南京,弘光帝和史可法遭到杀害,弘光政权灭亡。海盗出身的郑芝龙善于“审时度势”,他看准机会,在福州拥戴唐王朱聿键称帝,改元改元“隆武”,这就是隆武帝。郑芝龙把儿子引荐给隆武帝,隆武帝欣赏郑成功的才华,就赐他姓“朱”,赐名“成功”。从此以后,郑成功的名字就从“郑森”变成了“朱成功”。因为朱是明朝的国姓,所以百姓称他为“国姓爷”。

改名为朱成功的郑成功,开始带兵打仗,屡立战功,深得朝廷的赏识。但是他出身海盗的父亲却对此不感冒,郑芝龙是个非常现实的人,他的目的是坐拥自己的实力在各个势力之中见风使舵,不像儿子郑成功那样效忠明朝。所以到了后来,就有了父子决裂,郑芝龙投降了清朝,郑成功出走金门继续抗清。清军袭击了郑家的故乡闽南南安,当时郑成功的母亲当时正好从日本搬过来南安居住。据说当时他的母亲被清军强奸,后来自杀身亡。母亲受辱,这更加坚定了郑成功抗清的决心。黄宗羲《赐姓始末》记载:“成功大恨,用夷法剖其母腹,出肠涤秽,重纳之以殓。”说是郑成功用日本剖腹的方法剖开母亲的下腹,清理污秽,后重新放于棺中入殓。隆武政权灭亡之后,郑成功以“忠孝伯招讨大将军罪臣国姓”之名誓师反清。后来又改奉永历,永历帝册封郑成功为“延平郡王”,所以郑成功也被称为“郑延平”。

说到这里,大家都明白了。“朱”和“成功”,都是隆武帝御赐的。而郑成功非常珍视这个赐姓的荣誉,上表时自称,都是“朱成功”。而他的本名是“郑森”,或者“郑福松”,或者“田川福松”。但是如果你在郑成功面前叫他的本名,他可能一怒之下杀了你。因为皇帝赐他姓朱,是莫大的荣誉,如果有人不承认他的姓,那自然就是大逆不道了。所以,郑成功这个名字从来就没有被使用过,但是之后所有人都叫他是“郑成功”,便是以讹传讹了。因为对于清朝来说,根本不承认南明政权,所以也不会承认朱成功这个被赐的姓。但是清朝也没有用本名郑森来称呼他,反而把本来的姓“郑”和赐名“成功”连起来,变成了“郑成功”三个字。而郑成功的儿子郑经,开始的时候一直都姓郑,并没有跟父亲改姓朱。不过后来继承了延平郡王的爵位,郑经也改名“朱锦”。请注意,他并没有改名叫“朱经”。可见,郑成功一家人很讲究,改名都是新姓和新名的组合。而“郑成功”这个生搬硬套的老姓带新名,就显得不伦不类了。所以,“郑成功”这个本人从来没有用过的名字,其实是清朝人给起的。因为明朝之后的历史都是清朝书写的,久而久之,“朱成功”也就变成了“郑成功”。值得一提的是,郑经改名朱锦之后,郑经的儿子一直都姓郑,也没有改姓朱。大概是因为明朝早已灭亡,而郑家雄霸台湾,已经是割据一方的土皇帝,再没有必要把赐姓的“朱”放在眼里了。

分享到:
文章评论 · 所有评论
评论请遵守当地法律法规
点击加载更多
© 2016 粉丝服务 http://www.fensifuwu.com 中国互联网举报中心 豫ICP备10026901号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email protect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