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核心提示:姜维率军出汉水,被邓艾击败,声望大损。黄皓趁机在刘禅面前进谗,主张夺姜维军权。
一
刘禅拉着这个忠臣的手,涕泗横流,叹曰:“悔知先生晚矣!”。刘禅口中的孤臣正是蜀汉的郤(xì)正,本名郤纂(zuǎn),字令先,河南偃师人。郤正少好学,闻名乡里,后官至秘书令。蜀汉亡国,刘禅被迫东迁洛阳,郤正抛家弃子,舍命相随,全心全意地护卫刘禅,这才为刘禅相知相敬。
二
而造成这一悲剧的起源,还要追溯到253年正月,这一年蜀汉执政大臣费祎遇刺身亡。此后蜀汉政权,每况愈下,大将军姜维立志北伐,无暇顾及国内政务,于是放手让陈祇(qí),董厥等人去处理。陈祇能力超群,可惜与宦官黄皓交好,使得黄皓开始干政。陈祇死后,黄浩大权独揽,说难听点,蜀汉军政姜维说了算,可内政却是黄皓说了算。
三
262年,姜维率军出汉水,被邓艾击败,声望大损。黄皓趁机在刘禅面前进谗,主张夺姜维军权。姜维闻之大怒,请刘禅诛杀黄皓。刘禅令黄皓跪在姜维面前辩白,刘禅也在一旁替黄皓美言,说黄皓只是个小人,翻不了天,于是姜维怏怏而退。皇帝不允许自己杀黄皓,黄皓却可以向刘禅打自己的小报告,于是姜维问计郤正。郤正一向敬佩姜维的为人,于是坦诚地说:“大将军暂离京师,驻军沓中。即使黄皓想害将军,也无从下手。”姜维于是上疏皇帝,屯驻沓中(甘肃舟曲县)。至此,一场蜀汉内部的高层斗争告一段落。
四
263年冬,魏国大举伐蜀。黄皓将文书全部压下,致使朝廷无备。魏国名将邓艾率兵奇袭阴平,直逼蜀汉腹地。面对危局,郤正赶紧上言:“今武侯之子、陛下之婿——诸葛瞻智勇兼备,可堪大任。刘禅诏准。郤正的大策略并没有错,可惜诸葛瞻过于轻敌,到达涪城后盘桓不前,面对邓艾的劝降书,又失去理智,没有据险死守,而是率军出击。结果因为寡不敌众,战死疆场。与诸葛瞻一同阵亡的还有儿子诸葛尚、张飞的孙子张遵等,全是蜀汉的精英人物。
五
绵竹是成都的屏障,绵竹一失,成都就再无险可守了,于是蜀汉内部就前途展开议论,一派主张投吴;一派主张迁都南中;一派主张降魏。郤正则主张征调阎宇的军队和霍弋的军队到成都,城里与城外里应外合,夹攻魏军,这样一来,不光可解成都之围,甚至可生擒邓艾。可惜这条建议被刘禅拒绝。最终以谯周为首的降魏派得势,刘禅决定向邓艾投降。
六
刘禅的儿子北地王刘谌 (chén)苦劝刘禅没有结果,于悲愤之下自刎于昭烈庙,投降的主意是谯周出的,可是降书谯(qiáo)周却不愿写,因为谯周认为写了降书,则意味着背叛大汉,会留下千古骂名。后主无奈,只得求援郤正,于是郤正挥笔疾书,替后主草写了降表,蜀汉就此灭亡。
七
264年,刘禅迁往洛阳,蜀汉大臣竟没有一个跟随,独郤正舍家弃子,以命相随。刘禅到洛阳后,赖郤正教导,举动得宜,被赐封“安乐公”。刘禅抓住郤正的手流泪道:“黄皓误我,到现在才了解您,可惜太晚了”。 司马炎称帝之后,下诏“郤正不违忠节,为巴西太守。” 郤正终于进入两千石的高官,可惜给予他的不是刘禅,而是司马炎,倘若刘备泉下有知,会不会叹息自己的儿子真的是个有眼无珠的阿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