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什么我们如此迷恋双胞胎?当注视他们时,我们看到的其实是自己

2016-09-01 08:53

知名电子刊物《万古杂志》(aeon)最近刊登的科学作家劳拉·斯贝尼(Laura Spinney)文章《双胞胎大潮》(The twin boom)称,我们这个时代正在经历一场双胞胎潮,历史上没有哪一个时期比现在人口中双胞胎比例更高。从20世纪中期开始,所有的发达国家和许多发展中国家都开始统计新生儿资料,并记录多胞胎的增长率,这让我们可以进行国际间的对比研究。2015年12月,一个欧洲调查小组发表了一项关于双胞胎潮的全球调查结果,包括来自32个国家的数据。这项研究表明,这场双胞胎潮是全球性的,不过在各国表现不同。这值得注意,须知孪生率是生物和社会变化的一个非常敏感的指标。这是一个革命性的观点。长久以来研究者都认为孪生率是一个恒定的人类生物学指标,现在统计数据推翻了这一假设。以法国为例,它的新生儿统计资料可以追溯到1700年。巴黎国家人口研究所的人口统计学家吉尔斯·皮松(Gilles Pison)和同事库韦尔(Nadège Couvert)发现,在过去几个世纪,孪生率发生了几次大的波动。1720年左右,孪生率上升到大约千分之十五——这是一个直到2000年才又达到的水平。到了1800年,它又降低到几乎只剩一半——低于千分之九——下一次它跌到这么低是在1970年。到底是什么因素导致了这样的变动呢?奇妙发育过程首先,有一个事实很明确:变动都来自于异卵双胞胎。同卵双胞胎是在受孕两周内受精卵在妊娠期分裂为二,而异卵双胞胎是由被两个不同精子受精的两个卵子,同时进入子宫而产生。

产生机理不同决定了同卵双胞胎是一种几乎完全随机的现象,而异卵双胞胎则会受到家庭环境之类的因素影响。同卵双胞胎的比率一直稳定在千分之四,这能够在哺乳动物犰狳中直观看到(其后代只有同卵双胞胎和单胞胎两种)。对人类而言,全世界所有女性生出同卵双胞胎的概率大致相同。而异卵双胞胎的出生率和母亲的年龄高度相关。事实上,大多数情况下女性生育年龄是新生儿孪生率的唯一决定因素。从青春期开始到38岁,女性生一对异卵双胞胎的概率直线上升。此中原因是,血液中促卵泡激素的水平(一种触发排卵的激素)随着年龄增长而升高,从而增加了一次排出多个卵子的可能性(超过两个的卵子被排出的机会极小;双胞胎是最常见的多胎型)。大潮的历史变迁尽管法国早期的数据可能比较粗疏(比如当时婴儿死亡率很高、死胎没有被记录等),皮松仍然认为这能够反映出当时家庭环境的影响力量。在18世纪早期,法国男女要等到能够自力更生才结婚生子,所以女性生育时间相对较晚。生育次数较多,每家平均有五六个孩子。这两个因素导致了孪生率的提高。到了18世纪末,法国经历了大革命,家庭价值观变得开放、避孕方法滥用,这导致了年轻妈妈更多,家庭规模缩小,使得孪生率开始下降。进入20世纪以后,法国的孪生率曲线出现一个令人意想不到的情况。在1919年的第一次世界大战中,法国的孪生率大幅下降。这主要是因为战争成了许多夫妻的阻碍,使得许多女性到年龄较大时才生育。

那些生育力旺盛的夫妻在丈夫从军归来后开始生育。旺盛的生育力能够增加生出双胞胎的概率,这使得孪生率在战后第一年出现飙升。类似的情况在第二次世界大战后也发生了,尤其在美国和澳大利亚。这些国家的男性和妻子分开的时间比欧洲国家更长。在第二次世界大战之后的几十年,大多数工业化国家在孪生率上开始缓慢下降,70年代初跌到最低的千分之九左右。其原因和两百年前法国革命时期一样:社会习俗的宽松化(也称性革命),增加了家庭观念的灵活性。但是也存在不同,这段时期避孕药起到了至关重要的作用:已婚女性通过服用避孕药控制怀孕次数。此外未婚妈妈的比例提高,一是因为单身母亲得到社会更多包容,二是因为男性没有承担起避孕的责任。总之,家庭变得更小,女性生育时间变得更早。皮松、英国牛津大学的克里斯蒂安·门登(Christiaan Monden)和荷兰奈梅亨管理学院的杰伦·史密特(Jeroen Smits)三人完成的这项对32个国家的分析表明,辅助生殖技术(ART)和女性的生育年龄是造成每一个国家孪生率高低不同的主要因素。

体外受精后,这些早期胚胎移入母亲的子宫中。这就是辅助生殖技术辅助生殖技术的出现,增加了多个胚胎一次性植入子宫的机会,使得孪生率全面提高。而那一时期女性大量进入职场,导致生育年龄开始增长。在工业化国家,孪生率在40年内翻了一番,达到了千分之十五以上。在今天的美国和欧洲,大约每六十个人中就有一个是双胞胎。在70年代之前,没有辅助生殖技术的几十年中,美国的“自然”孪生率略高于法国,法国高于日本。亚洲一些国家有着全世界最低的孪生率,而孪生率最高的是非洲中部地区。

世界孪生率冠军是位于西非中南部的国家——贝宁,它拥有非凡的千分之二十八的孪生率。有人推测如此之高的孪生率可能跟当地的饮食有关,但是统计表明成长于世界其它地区的中非后代仍然有很高的孪生率,这表明孪生率更多是受遗传的影响。他们还发现辅助生殖技术对于双胞胎潮的影响是生育年龄对其产生影响的三倍(辅助生殖技术看起来略微提高了同卵双胞胎的出生率,然而其原因和机理目前还不清楚)。国家之间的孪生率差异主要由文化引起。例如在日本,辅助生殖技术和生育年龄对双胞胎潮的影响率是十比一,而在天主教盛行的波兰,辅助生殖并不流行,生育年龄成了双生率/孪生率的主导因素。女性的生育年龄在全球各个地区都表现出增长的趋势,而辅助生殖此前只是在发达地区流行。在撒哈拉以南的非洲,许多母亲认为辅助生殖对于自己和婴儿是危险的,而拒绝这一技术。总体而言,皮松认为世界其它地区的孪生率正在接近贝宁。2010年,希腊和丹麦的孪生率已经突破了千分之二十,但能否达到千分之二十八就不一定了,有迹象表明双胞胎潮正在消退。虽然在香港等地孪生率仍然是在快速增长,但其它地区已停滞不前甚至走下坡路,前者如法国、美国,后者如荷兰、挪威。大潮因何而退双胞胎潮消退的主要原因是人们对辅助生殖技术态度的转变。最近几十年,人们对生育双胞胎的风险认识更加全面。双胞胎比单胞胎更可能出现早产、体重低和出生并发症,这些问题和胎儿今后的健康状况息息相关。双胞胎的夭折风险虽然也很小,但平均仍然是单胞胎的四倍。这意味着双胞胎潮提高了全球范围内婴儿的死亡率。除此之外,抚养两个婴儿增加了经济支出、双胞胎的母亲得产后抑郁症的可能性是单胞胎的两倍,以及双胞胎的父母的离婚可能性更高。从2000年开始,一些政府,尤其是北欧国家、澳大利亚、日本和美国,开始推行“一次生一个”政策。在80年代,体外受精技术(IVF)还没有办法检测一批胚胎中哪一个最健康,因此医生会把几个有希望的胚胎一起植入到女性子宫,这导致产生双胞胎的可能性提高。到2000年,新的检测技术出现,我们才可以直接选择一个最健康的胚胎。“一次生一个”政策在一些地区是通过法律推行的,而在其它地区仅仅是作为指导方针。这可以解释为什么孪生率在一些地区比另一些地区跌落更快。大潮将向何去未来会发生什么呢?如果辅助生殖技术变得更廉价、新生儿的医疗保护更加完善,撒哈拉以南的非洲可能会出现双胞胎潮。在中国,随着计划生育政策的改变和越来越多的中国人摆脱贫困,孪生率也会升高。在这场独特的的双胞胎潮退去之前,我们有必要思考一个问题:双胞胎究竟是如何促进现代社会的形成及人类对自身的理解的?首先他们无疑增加了社会压力——家长和新生儿病房的工作人员可以作证。但是加州州立大学富尔顿分校的双胞胎研究中心主任南希·希格尔(Nancy Segal)(他本人就是双胞胎)指出,双胞胎也带给我们人类一些有价值的特性,例如绝对的相互信任、对他人心思的理解、超越一般人的合作能力等。在这场双胞胎潮开始之前,人类的行为被认为完全是由环境塑造的。孪生子研究使得遗传的作用被认识到。在《交织的生命》( Entwined Lives)一书中,希格尔(Segal)介绍了关于数学技能、社交困难和体重增加的例子,这些特征至少部分是受遗传因素影响的。

在过去的150年中,孪生子研究一直是探测人类行为根源的强大工具之一。通过比较同卵双胞胎和异卵双胞胎,可以估计出遗传因素和环境因素在人格、智力、体能、心理健康等特征中各占的比例。如果某一特征在同卵双胞胎中的相似程度和任何人类伙伴一样,说明它与遗传因素完全无关。如果分开抚养和共同抚养的同卵双胞胎某一特征完全一样,说明这一特征的遗传率非常高。举一个最近的例子,2016年5月的一项研究发现,双胞胎能活到60岁的可能性比非双胞胎高,而且同卵双胞胎高于异卵双胞胎。这可能是因为双胞胎的血肉亲情缓解了他们的生活压力。由此得到启发,我们可以通过帮助老年人培养和保持健康的社交关系,来提高他们的生活质量。

我们为什么会如此迷恋双胞胎?其实是水仙情结。就像希腊神话里的美少年纳西索斯爱恋水池中自己的影子,以至于淹死化身为水仙花。

当注视双胞胎时,我们看到的其实是我们自己。(猫头鹰编辑阑珊对本文亦有贡献)

《科学猫头鹰》独家编译文章,转载请联系[email protected]

“科学猫头鹰”汇聚国内外医学健康领域的权威人士,打造去伪存真平台,为公众提供便捷而准确的健康信息和知识,同时致力于科学精神的传播和普及。“猫头鹰科技”集实业、媒体及出版物的经营于一体,为公众的健康提供全方位的服务。

分享到:
文章评论 · 所有评论
评论请遵守当地法律法规
点击加载更多
© 2016 粉丝服务 http://www.fensifuwu.com 中国互联网举报中心 豫ICP备10026901号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email protect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