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企海外并购重组潮来临,是“两桶油”的噩梦?

2017-02-01 20:08

最近发布的一份报告显示,2016年,我国企业共实施海外投资并购交易金额1072亿美元,涉及73个国家和地区的18个行业大类,首次超过其他国家,跃居世界第一!

随着国企海外并购的规模日益庞大,中石油净利润大幅下跌近98%,仅为5.31亿元。中海油则出现亏损,净亏损77.4亿元,这也是自2001年上市以来,中海油的半年业绩首次亏损。

油气价格持续低位是“两桶油”业绩不佳的重要原因。国际油价自2014年7月以来大幅下挫,每桶价格从100美元一路跌至30美元,目前在45美元附近震荡。但是,“两桶油”业务结构相似,且面临同样外部环境,为何一个尚能保持微利,另一个则出现巨亏?中海油的海外并购是造成这种差异的主要原因。报告显示,此次中海油亏损是由103.9亿元减值损失造成的,而导致减值的原因是公司位于北美、欧洲和非洲油田的估值及经营问题。

中海油半年报虽然没有直说,但明眼人都知道“尼克森噩梦”是中海油亏损的主因。尼克森石油公司是一家位于加拿大的全球性能源公司,在北美、欧洲、西非等处海域从事油气勘探与开发。2013年初,中海油宣布以151亿美元完成收购尼克森的交易,这是中国企业最大的一笔海外并购。另外,除了支付现金,并购方还需承担尼克森原有债务,中海油实际收购成本接近200亿美元。

对于中海油的并购行为,一直就存在是盲目扩张还是长期战略的争议。当时,有投行报告指出,这笔交易出价偏高,只有布伦特原油期货均价保持在每桶93美元以上,有关并购才是划算的。但不幸的是,国际油价随后暴跌50%以上,中海油被尼克森石油深度套牢了。

除了漏油难题,还有停产问题,油砂储存是尼克森的重要资源,其开采成本远高于一般油气开采成本,在目前低油价背景下,尼克森已有多个项目进入暂缓或半停产状态。内部问题不断暴露、外部油价颓势持续,中海油海外并购带来的挑战恐怕才刚刚开始。

在2015年,中国企业在海外并购方面完成的交易超过600宗,总价值超1200亿美元。有数据显示,今年上半年,中国企业海外并购总额已超过去年全年,居世界首位。海外并购已成为中国对外投资的主要方式,而国企正是这波并购潮的主要参与者。

中国是世界上第二大经济体,拥有全球第一的外汇储备,成为对外直接投资的最大来源地也是正常的。但是,企业跨境并购面临巨大的政治、经济和社会风险,对此,不仅需要国企不断总结经验、防范风险,更需要有关部门事前监管及事后追责的及时跟进。

来找我,我教你;如果你已经身在其中却并不理想,来找我我拉你;如果你已经在这个市场摸爬滚打却遍体鳞伤,来找我我帮你。不能保证你一夜翻仓发家致富但希望能细水长流,汇聚江海,用心做事,态度做人,希望能成为良师益友。套单的朋友,如果止损点位已经过了,行情已经反转,就没必要再去硬抗。不要因为一次的失误影响你的心情,小损一单安全离场,盯准目标或将力挽狂澜。解单和应急补救不是一句两句能说的清楚,不同仓位不同点位策略不尽相同,本文不作一一阐述,可详询。

分享到:
文章评论 · 所有评论
评论请遵守当地法律法规
点击加载更多
精彩图片
© 2016 粉丝服务 http://www.fensifuwu.com 中国互联网举报中心 豫ICP备10026901号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zl@nlaw.or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