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多数人对中药的依赖,主要体现在养生上,现代很多人对中医看病没有信心,一方面是说明整体的中医医生水平有所下降,另一方面则说明中国在上层建筑层面真的西化很严重,有一种唯西方马首是瞻的感觉。

补有讲究
养生的主要方法又表现在进补,服用保健品上,然而流行进补的方法其实是非常低效的,根本没有按照中医的思维来,如果肾虚就补肾,那需要专业医生做什么?今天就跟大家巴拉巴拉如何进补,主要分五步。
进补第一步
需要补的疾病一定是虚性疾病,是持久性的疾病,是在里脏腑出了问题导致的。所以实性的、表证疾病,如感冒等在表的疾病是不可以补的。
进补的第一步就是要辨别到底有没有外感,有没有感冒;有没有尿道感染或者肺部感染,如果有这些情况还进补,就会适得其反了。
进补第二步
进补的第二部就是要注意患者本身是否有中焦不开,通俗的讲就是脾胃是否合适,胃口大不大,如果没有胃口,就不能进补。需要先开胃,然后才进补。
中医认为饮食入胃之后,经过脾胃的运化才能进入人的身体,然后分布在五脏六腑,成为五脏六腑之津液,精气。
进补第三步
进补除了脾胃要好,或者先补脾胃,还需要考虑到身体经络是不是通畅,比如很多有淤血的人,动不动就会上火,只要吃点补药,不管是补脾胃还是滋阴的,都会出现上火的情形。
对于这种情况,首先必须要进行通经络,唯有如此才能使进入人体的营养很好的输布到身体各个部位。
进补第四步
在进补的时候,需要考虑气血、阴阳之间的平衡,比如现在很多人开方,逢肾虚就会上大量的滋补肾阴或者肾阳的药,一味的补肾阴或者肾阳都容易导致身体失衡,导致疗效不明显。
补气的同时也需要补血,因为中医认为血为气之母,纯粹补气不补血,效果也不好;补血的同时也要补气,因为气为血之帅,没有一个帅在,血就没有了大方向。
进补第五步
在考虑完了以上几个问题之后,在在此基础上加一两味补脏腑的药,比如补肾一般在考虑完以上四步之后,肾阴虚则加点熟地,加点何首乌,如果是肾阳虚则加点菟丝子、肉苁蓉,大虚则加肉桂、加附子。
在进补的时候,如果综合考虑以上几个要点,一般进补的疗效是非常好的,如果没有考虑以上要点,很多疾病不补还好,补了反而更加难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