个人消费信贷利率上浮当谨慎

2017-02-01 12:39

最近,京城多家银行对用于购车、装修等用途的个人消费类贷款,利率普遍较基准利率大幅上浮。一般个人消费质押贷款利率在基准利率的基础上上浮10%-25%,个人信用消费贷款在基准利率基础上上浮最高的达到50%。

在目前中国经济下行的大环境下,银行普遍提高个人消费贷款利率,对提振国民消费信心、刺激经济增长实质上是一个不明智之举。当前经济局势,已使越来越多的人认识到,外贸出口受阻,实体经济发展不景气,投资拉动经济增长效应很不乐观,各级政府和越来越多的有识之士已认识到唯有刺激国民消费需求才是挽回中国经济颓势的不二法宝。

而本来,目前全国商业银行个人消费贷款占总贷款的比例就不高,与国民个人消费贷款的需求还有很大差距;银行在审批此类贷款把握上也相当严格,贷款需求者普遍反映个贷手续繁琐、环节多,对银行服务亦颇多微词;银行本应借此进一步完善个人消费贷款管理办法,并扩大个人消费贷款的供应量,为疲软的经济多注入“强心剂”方是上策。而当此形势,商业银行普遍提高个人消费贷款利率,无疑于给个人消费贷款釜底抽薪,使本不景气的内需更加雪上加霜。

因为个人消费贷款利率普遍上浮至少对当前经济带来三大不利影响:首先,加重了个贷消费者的经济负担,抑制了国民个人消费需求,削弱了内需对经济的拉动力。以一年期10万元个人消费贷款为例,如果按照基准利率,一年的利息是6000元;如果较基准利率上浮10%,则一年要多掏600元利息;如果上浮50%,则一年多掏3000元利息。上半年银行金融机构全部贷款余额59.64万亿元,假如个人消费贷款余额为1万亿元,则广大居民要为此多支出贷款利息上千亿元,是一个天量数据。而个人消费贷款多为工薪阶层,这样的利息负担,一方面使他们难承如此之重;另一方面使他们为了偿付利息而“节衣缩食”,必然制约消费能力的提高。其次,个人消费贷款利率普遍提高,对减缓商业银行信贷供应紧张局面、抑制个人房地产投资冲动及房价会起到一定作用;但在当前物价指数较低的形势下,而车贷、住房装修等个人消费贷款又成萎缩之势,难以形成强大的社会内需冲力,会进一步延缓中国经济滞胀期限,不利于中国经济复苏。再次,不管银行从当前信贷规模偏紧还是从增加经营利润出发,提高个人消费贷款利率,实为单纯考虑自身利益的狭隘举动;因为个贷规模和个贷利息收入本身占比小,对改变整体信贷资产规模和利润状况起不到根本性作用。而且个人消费贷款的萎缩会造成市场消费疲软,进一步影响到上游实体生产企业的生产,从而最终影响到银行信贷资产质量的安全。综观全局,有点舍本逐末之嫌。

由此,在笔者看来,银行普遍提高个人消费贷款利率的做法当慎重;最好的办法是反其道而行之:普遍降低个人消费贷款利息,以利于刺激内需扩大和实体经济复苏,从而为银行业发展奠定坚实的经济基石。

分享到:
文章评论 · 所有评论
评论请遵守当地法律法规
点击加载更多
精彩图片
© 2016 粉丝服务 http://www.fensifuwu.com 中国互联网举报中心 豫ICP备10026901号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zl@nlaw.or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