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到三十年前,这里一片繁荣,打谷场、麦草堆,满村跑的大狗、大路上随处散落的羊粪、驴粪蛋蛋、空气中弥漫着烟筒冒出的特有的烟味,如今,这里荒无人烟,残壁断亘,想找个驴粪蛋蛋貌似都是个难题。
狭窄的大门,一辆架子车刚好通过,方向控制不好车轴都会碰到侧面门框,高个子进门必须低头,一天天跳跃着去奶奶家的我,每次头顶都狠狠地碰在门的上面,导致今天头顶跟梯田一样,一层有一层。
泥土结构的墙壁,经历了半个世纪的风雨洗礼,怡然屹立这边土地上,质量可以说是世纪工程,比现在的混凝土结构房屋更结实,一群勤劳的人,创造了中华民族的奇迹。

被遗弃的烤烟炉,曾经最高的建筑,夕阳的余晖,抚摸着孤单的背影。整体结构没有被破坏,稍作修整,完全可以继续发挥余热。

海拔一千多米的这片土地上,夕阳落在远处的麦草堆的顶部,久久徘徊,再更多看一眼这片土地。

破败的大门,屹立不倒的墙壁,可以看得见的院落,这一切,代表着当时的繁荣,可以想象到这里曾经是大户人家,或许是个地主,大财主。

四方四正院落布局,整齐的杨树围绕在院落周围,这里风水很好,东西南北光线都不错,居高临下。

这一栋窑洞,保存的很好,窑洞上面一排排核桃树,丰收的季节,主人来过,院落基本干净,收拾下,过世外桃源生活,再一次回到煤油灯的岁月。

遗弃的宝贝疙瘩,矗立在远处的烤烟炉,通往家家户户的小路。


这缓坡,不知道走过了多少牛羊、无数辆牛车骡马从这里经过,牛粪疙瘩、羊粪蛋蛋、驴粪包子等动物的产品,曾经充满着这条路。

没有一砖一瓦的房屋,纯泥土结构,青苔爬满墙壁,荒草弥漫整个屋顶。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