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们说起三国中的神射手,往往认为老将黄忠最为厉害。可是事实上,古人讲究习六艺,骑马射箭更是三国名将们的必修。这之间出了许多神射手,笔者在此列出五位三国演义中的神射手,老将黄忠恐怕只能排在第五了。第五位 黄忠老将黄忠射术高明,广为人知的是“百步穿杨”,需知汉朝百步约为140米;《三国演义》里说黄忠“开二石弓,百发百中”。如今奥运比赛中射箭比赛最远的比赛项目距离是90米,在奥运比赛场上没有见过把靶子射穿的;而黄忠能开二石弓、百步穿杨,可见臂力之大,实乃老当益壮之典范。而最能说明黄忠射术高明的战例是与关羽作战时,黄忠念及关羽不杀之恩,与关羽作战时故意放水,射中关羽盔缨。说白了,就是指哪射哪。《三国演义》原文:战不到三十余合,忠诈败,云长赶来。忠想昨日不杀之恩,不忍便射,带住刀,把弓虚拽,弦响,云长急闪,却不见箭。又赶,忠又虚拽,云长急闪,又无箭。只作黄忠不会射,放心赶来。将近吊桥,黄忠在桥上,搭箭开弓,弦响箭到,正射在云长盔缨根上。这个战例有一个特别明显的细节,就是正射云长盔缨根上,盔缨根是什么?就是盔缨连接头盔的那个杆子下边,射中了盔缨就掉了。对比一下《三国演义中》赵云的相似描述:“忽听得背后大喝一声曰:“赵子龙在此!”惊得魏兵落马者百余人余者皆越岭而去。万政勉强来敌,被云一箭射中盔缨,惊跌于涧中”这个描写,此时赵云急射敌将,一箭射中敌将盔缨(就是那一大撮红毛)。这个对比就很明显了,其一,黄忠是为报不杀之恩指哪射哪,而赵云看样子是射偏了;其二黄忠射的是盔缨根,言下之意是把盔缨射掉了,而赵云只是射中了那一大撮红毛;其三黄忠射的是移动中的关羽,赵云射的是不动的万政。综上,黄忠的射术比赵云强太多。当然,最能说明黄忠射术的战例却有一个不足之处,就是关羽备受诟病的躲闪能力。我们所知道的关羽被射中的战例太多了。过五关斩六将之时关羽被韩福一箭射中左臂;樊城之战,庞德放冷箭,关羽在关平的提醒下躲闪不及被射中左臂;刮骨疗毒便是因为关羽被毒箭射中用力之臂。以此观来,也没哪个三国武将比关羽更能中箭了,因此黄忠的射术要大打折扣。笔者认为三国演义中对黄忠射术的描写只能排的上第五位。

第四位 徐晃在曹操铜雀台上射箭取袍一文中尽显曹操手下猛将射术。《三国演义》原文:绿袍中又一将而出,曰:“你三人射中红心,岂足为奇?看我射来!”众视之,乃大将张郃也。郃飞马翻身,背射一箭,也中红心。四枚箭齐齐的攒在红心之里。郃曰:“吾翻身背射,合取锦袍!”张合这叫花式射靶,并与前面三箭“齐齐攒在红心里”,然而这还不够。接下来:“渊骤马到界口,扭头回身,一箭射去,正在四箭当中。渊兜住马,按弓大叫曰:“此箭可夺锦袍么?”众皆喝采。又只见绿袍队中一将飞马而出,大叫曰:“留下锦袍还我!”视之,乃大将徐晃也。晃曰:“汝夺红心,何足道哉!看吾单取锦袍!”拈弓搭箭,一箭迢望柳条射之,射断柳条,锦袍坠下。徐晃飞取锦袍,披于身上,往来驰骤一遭,望台上声喏曰:“谢丞相之袍!”众皆大惊。”夏侯渊“骤马”射中四箭之心,而徐晃更是神来之笔,一箭射断柳条。“飞马而出”可见移动速度之快,“众皆大惊”足以说明这一箭的高超,用现在的话说,叫做曹操的大将们都吓尿了。

第三位 吕布吕布辕门射戟解刘备之困,一百五十步正中华戟小枝,比黄忠的百步穿杨还要更厉害些。一百五十步,就是208米了,相当于在208米外射中十环,其臂力自不必说,准确度那是相当高了。《三国演义》原文:“布拈弓搭箭在手,回顾与纪灵、玄德,曰:“辕门离中军一百五十步,吾一箭射中戟小枝,你两家罢兵;如射不中,你各自回营安排厮杀。如不遵吾言者,并力杀之。”众皆应诺。玄德暗告天地曰:“只愿射得中!”布都教坐,再各饮一杯酒。酒毕,布挽起袍袖,搭上箭,扯满弓,口呼:“箭中!”这的是刘玄德有福处,弓开如秋月行天,箭去似流星落地,一箭正中画戟小枝。帐上帐下将齐喝一声采。”此处吕布是喝过酒的,嘉本里说是喝了好几杯,总之就是喝的醉醺醺的吕布做出的这么个事儿。且一百二十步是吕布选定的万无一失的距离,说明在一百二十步内吕布是有绝对自信的,一百二十步之外还有发挥空间。真所谓“人中吕布马中赤兔”。

第二位 太史慈太史慈这位神射手,也是传说中的指哪射哪。《三国演义》中描写:“城上一个裨将,左手托定护梁,右手指着城下骂。太史慈马上拈弓取箭,搭箭云:“看我射中这厮左手!”一箭去,射透左手,反牢钉在护梁上。城下城上人所见者,无不喝采。群贼救了这人入城。白虎大惊城外有人如此神射,遂商量求和。”太史慈将军说射你左手就不射你右手,且将其手牢钉在护梁上,可见其箭术极为精湛,力道不凡。再加上太史慈救孔融一段,《三国演义》有如下描述:“管亥知有人出城,度料是求救,令数百骑赶来,八面围定。慈倚枪,拈弓搭箭,八面皆射之,射死数百人,应弦落马,贼皆退回。”说明太史慈不光单射超群,近身八面射敌也是无人能挡。凭此,太史慈的射术实战当属第一。

第一位 关兴历史上的关兴跟他兄弟张苞都是比较瘦弱不堪的,死的比较早。但是罗贯中在《三国演义》里给哥俩写了浓墨重彩的一笔。且不说两位小将都有亡父之风,光是对射术的描写就非常出彩。《三国演义》原文写道:“苞令军于二百步之外立一面旗,旗上有红心。苞拈弓取箭,连射三箭,皆中红心。兴挽弓在手曰:“射中红心,何足为奇。”正言间,忽值头上一行雁过,兴指之曰:“吾射这飞雁第三只。”言讫,那只雁应弦而落。文武官僚,齐声喝采。 ”此段描写非常能证明二位小将射术高明,其中张苞二百步之外也就是280米三箭连中,说明射中绝非偶然。但是美中不足的是,张苞是没有移动的,红心也是没有移动的,只能说明张苞臂力惊人,但是技巧没有太多体现。而关兴就不同了,不仅射箭距离远超张苞(至少在500米以上),而且更是指哪射哪,说射第三只就不射第四只,臂力、技艺均在三国诸位名将之上,第一当之无愧。

本文为笔者原创,如有疑问,欢迎各位留言讨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