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16年5月,日本法西斯思想鼓吹者北一辉和大川周明公开叫嚣日本要当亚洲的霸主。1927年,日本内阁制定《田中奏折》,其中载明“惟欲征服支那,必先征服满蒙,如欲征服世界,必先征服支那。倘支那完全被我国征服,其他如小中亚细亚及印度,南洋等异服之民族,必畏我敬我而降于我。”可以看出,日本的目标就是要通过对外侵略战争,建立一个囊括亚太广大区域的殖民大帝国。
1940年,德国占领了西欧,特别是攻占了法国后,大大的刺激了日本独霸亚洲的野心,日本当局公开叫嚷“不要误了公共汽车”。为跟上德国的侵略速度,日本英法之危,在南洋地区展开了攻势,并于1940年7月提出所谓大东亚共荣圈的口号,企图在共荣共存的幌子之下建立一个日本为主宰的,包括,印度以东、奥大利亚和新西兰以北的所有地区和国家的殖民大帝国。并对这些国家发起了进攻。
日本侵略者利用东南亚人民憎恶西方帝国主义的情绪,打着建设“大东亚共荣圈”的旗号,宣称要帮助东南亚人民赶走西方殖民者,以实现“亚洲解放”与“共存共荣”。日本侵略者的宣传具有迷惑性,初期,东南亚整体上出现亲日情绪。

1943年10月,菲律宾人民抗日军在训练。
然而,随着日军逐渐稳定对东南亚地区的占领控制,其殖民侵略本质日渐暴露,
1942年7月,日本出台《大东亚建设基本纲领》,规定东南亚为日本的矿业、农业基地。为了实现以战养战,日本对东南亚的石油、矿产及农业资源采取了竭泽而渔式的掠夺。日本强制征购粮食,造成粮食短缺。日军还强迫当地农民改种军需作物,严重破坏了东南亚各国的农业经济结构,造成生产萎缩及歉收,原本盛产粮食的东南亚国家出现大饥荒。菲律宾人民“因饥饿而倒毙街头者已成为司空见惯的现象”,越南在1944到1945年间,总计饿死约200万人。
日本在东南亚还制造了多起惨绝人寰的大屠杀。1942年新加坡沦陷后,日军策划了“肃清行动”以打击支援中国抗战的当地华人。数以万计的华人被日本警察拷打致死,在海滨遭到日军机关枪射杀,或者被捆绑推入大海丧生。1945年,美军发动马尼拉作战,日军实施疯狂大屠杀,一个月内约10万名菲律宾平民丧生。

东南亚沦陷后,大量盟国军人及平民成为日军阶下囚。日军对他们特别是盟军战俘进行了非人虐待,包括水刑、电击、吊刑以及鞭刑等。1942年3月,巴丹半岛1.2万名美国军人和6.5万名菲律宾军人被日军俘虏,在被转移至集中营途中,1.5万名战俘死于非命。到达集中营后,又有约2.6万名战俘不堪日军的殴打虐杀和疾病折磨相继死亡。更令人发指的是,在战争后期,由于粮食供应被盟军切断,日军有计划地杀死盟军战俘,烹食尸体充饥,甚至直接从活人身上割肉食用。

日军还强征东南亚人及盟军战俘充当苦力。1943年,日军强迫十几万东南亚人和6万多名盟军战俘修建泰缅铁路,其中,10万名东南亚劳工和1万名战俘因日军虐待及过度劳累等原因而死亡。日军还将东南亚人作为研制生化武器的试验品,将妇女作为兽欲发泄对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