要说中国史上最大规模的人口迁徙,那就是一直被人们所提起的“湖广填川”。在这其中有许许多多的传说,也有一些无法抹去的历史真相。
湖广填川历时三个世纪,从元末明初到明末清初。

四川是一个盆地,在宋金战争,拉锯战打了50年,除了战火的破坏,还有长期战事带来的农业生产的凋残而严重缺粮。宋朝官军中也有不少军队在战乱中趁火打劫,残害百姓。这些战斗在四川军民的努力下取得了胜利,金兵最终没有进入四川盆地。在元代100年期间,四川人口锐减,官方也没有提出移民的措施,四川经济也没有得到明显恢复。
元代末年,农民军起义,战火四处燃烧。明玉珍率军攻入四川,他的军队都是湖北地区的农民,进入人少地广的四川地区开垦务农。真正的“湖广填川”就开始了,明玉珍享受了9年的政权,就被朱元璋建立的明朝统一。明代初年,移民开启了初端,到了明末清初,移民达到了高潮。
明末清初,著名事件就是张献忠起事进入四川,四川又遭受一场浩劫。

1639年明末农民领袖张献忠起事入川,1644年第二次入蜀后建立大西政权,地主武装、清军、南明军一起攻向起义军,次年十一月,张献忠在西充阵亡,使川人死亡过半;1647至1650年,明军内部争权夺利,战火不断;1650至1659年,张献忠余部孙可望、刘文秀进入四川,在川北与清军激战;1660至1664年,清军镇压义军,搜捕明军残余分子;1673至1680年清军平西王吴三桂叛乱,攻入四川,其叛军与清军的“三藩之乱”历时七年。这些战争持续达三十多年,地主杀起义农民,农民杀反动地主,满人杀汉人,汉人杀满人,“杀得鸡犬不留”。
在这场战斗中,尸横遍地,瘟疫随战乱接踵而至,四川人口锐减,耕地荒芜。四川巡抚张德上奏折到朝廷,解决了康熙正在所想的全国的税收和重建问题,经过考虑过后发布了《康熙三十三年招民填川诏》的诏书,下令从湖南、湖北、广东等地大举向四川移民。

这就是在元代末年、明代初年、清代初年连续进行的长期的移民运动。
三百多年前的“湖广填四川”给四川带来了不同地域的文化和生活方式,为四川注入了新鲜的血液,甚至四川无与伦比的感染力和同化力也正是来源于厚重的移民文化,这些外省移民还成为多数四川人的先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