萧峰、虚竹、段誉,在武林中都是绝顶高手。但这三人不仅有江湖身份,还高居庙堂之上。
萧峰是大辽国南院大王,爵封楚王;虚竹是西夏国驸马;段誉更是大理国皇帝。
在宋辽西夏吐蕃诸强并立的年代里,这三个人里谁在当时国际关系中的影响力最大?

图▲ 公元1092年宋辽对峙图
1. 萧峰
萧峰担任的是个极为显要的职位。
南院大王掌管契丹六院部兵马政事。不仅管军事,也统领辖地内的民政诉讼钱粮诸般事务,行政、经济与军事一把抓。
辽道宗耶律洪基在位时,辽国虽然已经过了全盛时期,但依然强大。跟富庶而文弱的宋朝相比,大辽国仍可称得上是兵强马壮。
辽国牢牢占据幽云十六州,使得北宋王朝无险可守。
萧峰手握兵符,只要愿意担任平南大元帅,马刀一挥,十万精兵倾巢而出,势不可挡。别说北宋抵御极为吃力,就连一旁的西夏国都得栗栗自危。
可以说,当时所有的利益攸关方都会密切注视着萧峰的一举一动,揣摩他的偏好和意志。


2. 段誉
段誉天南为帝,是九五至尊,在身份上自然比萧峰更尊贵些。
但大理国僻居南疆,是个实力孱弱的边陲小国。它的国祚能绵延300多年,纯粹是因为北边有大宋做屏障。大宋亡国,大理政权也就跟着倒台。(段延庆)寻思:“他要兴复燕国,势必同时与大宋、大辽为敌。我大理小国寡民,自保尚嫌不足,如何可向大国启衅?……”便道:“大理国小民贫,一万兵员仓猝难以毕集,五千之数,自当供足下驱使。但愿大功告成。大燕、大理永为之国。”
段延庆答应将来借兵五千给慕容复。如果是他段延庆自己用兵,当然会更多些。但倾国之力,最多也不过凑个三四万步兵而已。这就是大理国的军事实力。
虽然大理国曾派兵在今天的缅甸等地作战,表现出了域外作战的能力。但打东南亚的部落,其实算不得什么优质表现。
所以,小国皇帝,其实在国际社会中话语权并不大。


3. 虚竹
西夏国的军事实力很强,仅次于宋辽。
但西夏毕竟也是个小国,鼎盛时期不过才200万人口。虽然实行全民皆兵,但精锐部队的兵源实在有限。大规模战争,恐难持久。
西夏的战争潜力,是不及宋辽的。经济实力就更是不如了。其军事实力主要来源于深厚的军事传统和灵活的军事制度。
重点是虚竹只是个驸马爷,没有担任官职,在国际关系中的实际影响力不大。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