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个敢称北京为新城的的古村

2017-01-03 07:57

赫图阿拉村让我的舌头摔了好几个跟头。大脑似乎也跟不上,老是记不住。记忆就应该是口随心走。嘴都说不出来何必为难心呢?

赫图阿拉村很牛!牛在自称是老城,甚至一度成为村名。哪儿是新城呢?北京。——因为这里是大清朝的摇篮。

村子规划非常整齐,和古村丝毫不沾边。毫不奇怪,这是前几年刚从老城遗址搬迁过来的,原地已经成为著名的旅游区了。依然称为古村是因为:人是祖祖辈辈传下来的;物是一代一代用过的;习俗也是口传身教不走样的。

之所以称为大清的摇篮,是因为清太祖诞生于此。清太祖爱新觉罗·努尔哈赤(1559年2月21日—1626年9月30日),清朝的奠基者,后金开国皇帝,通满语和汉语,喜读《三国演义》。二十五岁时起兵统一女真各部,明神宗万历四十四年(1616年),努尔哈赤在赫图阿拉称汗,建立后金,割据辽东,建元天命。萨尔浒之役后,迁都沈阳。之后席卷辽东,攻下明朝在辽七十余城。清朝建立后称其为太祖。

这位满族的皇帝却喜欢汉族文化,尤其喜欢算卦的。有一个卦师告诉他:八字为大,不可逾越。太祖奉为神明:兵分八旗,饭为八碗。后来八旗子弟每旗上一道菜,居然也是四凉四热。太祖大喜:四平八稳!

赫图阿拉村名字的原意是横岗。地处长白山系边缘,龙岗山南脉地带,村庄环抱国家AAAA级景区赫图阿拉城。全村林地面积1866.7公顷,森林覆盖率73%。清澈的苏子河水自东向西穿流而过,辗转流入浑河,汇入大伙房水库,为沈抚人民提供了优质的饮用水源。这里空气清爽、气候宜人、绿树成荫、山青水美,真正实现了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美丽新农村。

村子北头立着一棵古树,枝干虬劲、树形嵯峨、颇为瞩目。远看两支主干相亲相爱甚是感人。走近才看清右边是人为矗立的,可见村人对古树爱之深切。

不过当地有些树的形状的确是匪夷所思,一路看来忍俊不已。尤其是老城原址上的树更是千奇百怪、不一而足。大概是地形比较高的缘故,在北方凛冽的寒风里,这些树也要适者生存。

村里人依然在烧木柈子,家家户户的门外都堆积如山。用斧子劈木柈子是个非常累人的力气活儿。这个汉子从早上起床一直劈到九点多。我道了声辛苦,汉子说:天天劈,不劈烧啥?

清晨太阳还没有爬上山岗,村里升起了袅袅炊烟。白色的炊烟飞到半空染上了暖暖的粉色,轻盈里透着妩媚,寒风里送着温暖。赏心悦目、美不胜收!

零下25度是什么感念?眼睫毛会粘在一起,相机的取景器周围会冻上哈气生成的薄冰。平时穿的像狗熊的服装此时有裙裾飞扬的感觉。冷风在你的身上捉迷藏似的钻来钻去,虽然你知道它在那里却又无可奈何!

回到屋里你的相机会马上大哭起来,好像它曾经掉到水里,委屈的没玩没了,湿漉漉的眼泪总也擦不干净。此刻如果你急于拍张片子,对不起,寒冷依然没走,它会淘气的捂住你的镜头,使你哭笑不得。

村里的汉子可没有摄影的雅兴,有时间甩把扑克岂不乐哉?喝小酒——那是晚上的事儿。也有那豪情万丈的汉子,骑着雪地摩托到水库的冰面上飞奔漂移、不亦乐乎!

达人里的美女们则穿起满族的华服,做起了格格,或是包个粘豆包学门手艺,或是趁着年味去贴个窗花。美美的、雅雅的去寻找远去的淑女范儿。

柜橱上放着一双皮鞋——名副其实的皮鞋。厚厚的牛皮,粗粗的皮线,硬硬的鞋底,高高的鞋帮。老乡说:这是老辈子冬天里面铺上乌拉草才能穿的鞋子。鞋子已经成了老物件了!

满族人家的狗也透着厚道。你走到跟前它会轻叫几声和你打声招呼,绝不会恐吓你,威胁你。

赫图阿拉村,写完了也会念了。但是要想读懂你,恐怕还是要再去。

再见!中华满族第一村。

分享到:
文章评论 · 所有评论
评论请遵守当地法律法规
点击加载更多
精彩图片
© 2016 粉丝服务 http://www.fensifuwu.com 中国互联网举报中心 豫ICP备10026901号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email protect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