纳兰容若:人生若只初相见

2017-01-02 22:14

纳兰性德(1655—1685):清词人。原名成德,字容若,号楞伽山人,满洲正黄旗人。他出身满清贵胄。他的父亲明珠是康熙朝的权相。他年少科第,二十二岁授进士。他是皇帝爱重的贴身侍卫。他为名重一时的江南名士们倾心结纳。他有才貌双绝的红颜知己。他有相敬如宾的如花美眷。他集天下可羡于一身。可是,他三十一岁,积郁而终。他留下一卷“如鱼饮水,冷暖自知”的词集。他的词凄怨哀婉,令人不能卒读。他被称为“古之伤心人”。

人生若只如初见,何事秋风悲画扇?等闲变却故人心,却道故人心易变。

骊山语罢清宵半,泪雨霖铃终不怨。何如薄幸锦衣郎,比翼连枝当日愿。

——《木兰辞·拟古决绝词柬友》

此词描写了一个为情所伤的女子和伤害她的男子坚决分手的情景,借用班婕妤被弃以及唐玄宗与杨贵妃的爱情悲剧的典故,通过"秋扇"、"骊山语"、"雨霖铃"、"比翼连枝"这些意象,营造了一种幽怨、凄楚、悲凉的意境,抒写了女子被男子抛弃的幽怨之情。

别样幽芬,更无浓艳催开处。凌波欲去,且为东风住。

忒煞萧疏,争奈秋如许。还留取,冷香半缕,第一湘江雨。

——《点绛唇·咏风兰》

此词题画兼咏物,词中所写的正是友人张纯修为其所作的《风兰图》。全词描写了风兰的别样风致,寄托纳兰了对友人建功立业的期望,是借物抒情的佳作。

何事添凄咽?但由他、天公簸弄,莫教磨涅。失意每多如意少,终古几人称屈。须知道、福因才折。独卧藜床看北斗,背高城、玉笛吹成血。听谯鼓,二更彻。

丈夫未肯因人热,且乘闲、五湖料理,扁舟一叶。泪似秋霖挥不尽,洒向野田黄蝶。须不羡、承明班列,马迹车尘忙未了,任西风吹冷长安月。又萧寺,花如雪。

——《金缕曲·慰西溟》

姜西溟于康熙卜八年(1679)落选"博学鸿词"后,纳兰对他深表同情,因赋此以慰勉之。全篇紧扣一"慰"字,对西溟尽出肺腑,足见二人交谊笃厚。

白衣裳凭朱阑立,凉月趖西。点鬓霜微,岁晏知君归不归?

残更目断传书雁,尺素还稀。一味相思,准拟相看似旧时。

——《采桑子·白衣裳凭朱栏立》

这是一首岁末怀念故人之作,纳兰身穿秋季的长衫伫立窗前,看西沉的月色,盼大雁送来故乡的书信。世事如风,古人早已离去,但又仿佛还在眼前,曾经的一切都只是回忆······

藕风轻,莲露冷,断虹收,正红窗、初上帘钩。田田翠盖,趁斜阳鱼浪香浮。此时画阁垂杨岸,睡起梳头。

旧游踪,招提路,重到处,满离忧。想芙蓉湖上悠悠。红衣狼藉,卧看桃叶送兰舟。午风吹断江南梦,梦里菱讴。

——《金人捧露盘 净业寺观莲,有怀荪友》

此词描写的是词人再次到北京净业寺观看莲花,油然想起上次与友人一起来赏莲花情景。抒写其故地重到,油然而起怀念友人的深情。

明月多情应笑我,笑我如今。辜负春心,独自闲行独自吟。

近来怕说当时事,结遍兰襟。月浅灯深,梦里云归何处寻。

——《采桑子·明月多情应笑我》

此词意是为怀友之作。纳兰是极重友情之人,他的座师徐乾学之弟徐元文在《挽诗》中赞美道:"子之亲师,服善不倦。子之求友,照古有烂。寒暑则移,金石无变。非俗是循,繁义是恋。"这绝非虚美,纳兰之友确是"在贵不骄,处富能贫"。

分享到:
文章评论 · 所有评论
评论请遵守当地法律法规
点击加载更多
精彩图片
© 2016 粉丝服务 http://www.fensifuwu.com 中国互联网举报中心 豫ICP备10026901号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email protect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