孩子3岁后才开始陪伴他的父母和3岁前就开始陪伴的父母有什么不一样心理?

2017-01-02 18:26

3岁前没有陪伴孩子的父母,当孩子回到身边后,他们和正常陪伴的父母有什么不一样心理? 这种心理反映在什么客观行为上,怎么通过这种行为判定这种心理。 回答者最好能以一个真实父母的角度思考,或者您就是这样的情况,请您说出您的真实感受。孩子三岁前自己没有照顾,当孩子4岁或者4岁以后接到身边,父母在陪伴孩子的过程中,相对正常陪伴孩子的父母会有什么样特殊的心理,这种心理通过什么行为表现出来。 或者说他们对待孩子有什么特殊的行为,这种行为反映了他们什么特殊心理

这是曾经写的一篇文,倒是和今天的主题很契合。

你可知道,孩子能给你最完整陪伴的时间只有三年,也就是从出生到基础认知的这个过程。这三年你能抓住多少就抓住多少,因为这样的三年仅此一次,以后都不可能了。

当孩子上幼儿园时,他的社会关系里开始出现了老师,同学。他每个星期能陪伴你的日子就又缩短了五天上学的时间。

当孩子开始上九年制义务教育时,他的社会关系里又开始多了朋友,然后可能还要课外辅导,还要上课外兴趣班。那他能陪伴你的时间就又少了。

当孩子上高中时,他更多的时间可能就放在学习上了。当然,也许他还得住校,那他能给你的时间就只有,那半个月才回来一次的一两天了,就这还得他不是个叛逆的少年。

当孩子上大学了,如果是异地,那更别想了。盼来盼去,一年也就一个五一长假,一个十一长假,一个寒假,一个暑假。如果他还想积累经验做个兼职,如果他还想和同学朋友一起去旅行,如果他还恋爱了。好,不用说了,他留给你的时间就少之又少了。

好不容易盼着孩子回来了,以为可以跟孩子乐呵相处一下。结果他晚上很晚睡,当然不是和聊到很晚,而是在朋友圈聊到很晚,偶尔还有遮掩不住的笑声。白天他的一半时间用在了补觉上面。一半时间用在了同学聚会,朋友逛街上面。难得与你的几回交流,都是语气词应付你,说多了还嫌你啰嗦。

这就是现实,不要想着,我的孩子乖巧听话,不会这样。我也乖巧听话的,我读大学还是在本省,离家也就两个小时车程,但我一年回家最多也不过三四次。尽管在学校可能会想回家要好好陪父母,可是到家与父母交流,总是会透着不耐烦。父母与孩子之间总是隔着代沟,就算你再与时俱进,孩子心里对你的苦口婆心,对你的用心安排总有着本能的抗拒心理。

等到孩子工作了,等到孩子成家了,这时他陪伴你的时间就少得可怜了。他有了自己的小家庭,他有了自己的生活节奏,你已经完全跟不上了。突然想到那则房产中介的广告,一对父母几番波折买房卖房只为能住得离女儿近点,这就是天下父母心。

都说养儿方知父母恩,我想大概也只有当你的孩子也有了孩子,他才能明白你的那份心,那份处境。而这时,他大多的心思也还是用在了他的孩子身上,重复着你的道路。对子女不求回报,无条件付出,这就是我们现在普遍式存在的父母与子女的关系。

与其在往后未知的岁月去期盼孩子的温情,不如趁现在好好珍惜,孩子给到你的最完整的陪伴。

分享到:
文章评论 · 所有评论
评论请遵守当地法律法规
点击加载更多
精彩图片
© 2016 粉丝服务 http://www.fensifuwu.com 中国互联网举报中心 豫ICP备10026901号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email protect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