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年伊始,总有很多美好的期盼,想说给自己、说给亲人、说给朋友。在这雪域高原上,人们欢歌笑语互献哈达,表达着祝福。歌里唱到:“我有一条洁白的哈达,伴我走出喜马拉雅,哈达是蓝天一朵白云,哈达托起雪山红霞,哈达就是美丽的格桑花,哈达让我回味酥油茶,哈达是我纯洁的心,我要把它献给您!”
献给我的朋友和亲人,2017年扎西德勒!快乐幸福!

很明显,敬献哈达是西藏人民迎来送往、馈赠礼品,逢年过节和日常往来中必不可少的礼节。每逢过节,亲朋好友相互窜门,带上青稞酒和切玛,主人会在门口迎接客人,献上哈达表达祝福,并从客人手中抓一小把青稞粒抛向空中,再接过青稞酒敬天敬地,然后自己才一饮而尽。在藏区,对天地万物的尊敬在日常生活随处可见。

西藏哈达多为白色,也有浅蓝色和黄色哈达,多以丝绸为料,也有纯棉料,长度通常为5尺左右,宽度不等,两端有拔丝,其长短视受者分级而定,哈达上面绣有“八宝”、“云林”等图案,图案象征着幸福、吉祥。哈达是藏语音译,是一种礼仪用品,拜佛、拜年、婚礼,以及对长辈和贵宾表尊敬等。如今哈达的用处更是广泛,乔迁之喜时,客人会在主人家门口挂上哈达,然后再进屋一起分享快乐。家里买了新车时,也会在新车上挂条哈达,表示行车平安。在藏民家客厅、经堂或梁柱上都会看到悬挂的哈达。就像西藏的格桑花,幸福随处可见。哈达在藏民家中也是随处可见,它是美好的象征,藏民想用这种方式来表达家庭美好幸福。

在敬献哈达时,表情庄重、大方、真诚,用这一方式来表达着自己对宾朋的欢迎和爱戴。有的时候献哈达还要吟诵各种吉祥的祝赞词,以渲染敬重的气氛。迎接远方的客人,大都用献哈达的方式来欢迎,但是在献法上往往有些不同,献哈达的礼仪一般是对长辈,献者略弯腰向前倾,双手捧过头。对平辈,双手平举递给对方。对小辈,一般将哈达搭在脖子上。接受哈达者如果是长辈,则可以就坐受礼;如果不是长辈,则一定要站着接受。在接受和敬献哈达之间,方才领会到藏民族敬献哈达的文化底蕴。

哈达礼仪来源于十六世纪中叶,藏传佛教传入蒙古地区,鄂尔多斯接受了藏传佛教僧侣手中的哈达,作为日常礼仪不可缺少的物品,并世代相传。据《马可波罗游记》载:“在元旦这一天,大汗统治下的各省和各王国中,拥有领地或掌有管辖权的要员,都纷纷给大汗进贡金、银河宝石等贵重礼品,并且要配上白布,意思是祝福皇帝陛下万寿无疆,财源充足、享用不竭。”因此,献哈达有吉祥之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