甲午战争之所以失败,跟一个女人有很大关系,最终让清朝万劫不复

2017-01-02 15:47

甲午战争之后,北洋水师的差劲表现让太多的中国人失望。因此,后世的人们对于北洋水师的评价始终不怎么高,民众的口碑也是奇差无比。然而,整个大清耗费了巨大财力和物力建设起来的舰队真的就那么不堪一击吗?还是说北洋的失败只不过是因为发生了让人措手不及的意外呢?

今天我们就带大家来看一些北洋水师的发展道路。

从北洋的兴衰之中看一看那个动荡不安的年代到底是不是那么的不可救药,毕竟,北洋是洋务派大臣的心血,多少爱国志士把自己的一腔热血全部都投入到了这一支舰队之中,北洋的失败终究是令人唏嘘叹惋的遗憾,我们绝对不能轻飘飘地用失败两个字来总结。

事实上彼时的北洋,在总体实力上面还是比较出众的,虽然不能算是世界顶尖的舰队,但是也足够在东亚地区威慑蠢蠢欲动的其他小国了。日本人当初决定发动战争的时候也绝不是我们想象的那么轻松写意,日本举国发动的这一场战争绝对是堵上了国运的。他们能够胜利也并不是什么铁板钉钉的事情,还是有很大的悬念的。只是最终历史没有给我们胜利的机会,北洋惨淡收场,老一派洋务大臣的努力终究灰飞烟灭。

那么今天我们回首往事,看一看曾经中国的希望,中国的保障,是不是真的那么不值一提,令人丧气。

清朝末页的世界是动荡的,整个世界都沉浸在一种狂热的躁动之中,发达国家想要到各地攫取利益,而被统治,被侵略的国家则拼命的想要重新走到人前去。就算是清朝这样昏聩无能的征服也不得不被动走上了一条发展变革的道路。1882年左右,被朝廷寄予了厚望的北洋水师已经初具规模。似乎已经是一个亮出了兵锋的上好兵器了。如果不看那最终决定胜负的甲午战争,北洋的战绩也的确看得过眼,中日之间曾经在朝鲜有过多次交锋,彼时中国主要出面迎敌的便是北洋的舰队。

在那个时候,北洋水师在和日本的对抗之中还是能够略占上风的。这样的重要事情却不应该被忽略,1882、1884两年,中国甚至还取得了比较令人满意的成绩。北洋的几次战绩都让朝中的大臣们觉得自己的努力是有效果的,朝廷的方针也开始慢慢的偏向北洋。洋务派大臣们出言必称北洋,每个人都把这个新生的舰队当成了自己扬眉吐气的希望。然而谁也没有想到,没过多久,中国就开始走上了一个下坡路,北洋的建设再一次坐上了过山车。

还有最重要的一方面就是慈禧太后在此时,开始加大了享受的力度,这个老太太似乎隐隐之中有一种不祥的预感,所以她拼尽全力都要在自己活着的时候将人生的所有富贵都享受到。变得大手大脚起来,完全不顾及国家的财政支出,在那个风云变幻的年代,军队的支出本来是绝对不容削减的,然而慈禧却不容置疑的挪用了军费。这直接导致了北洋在后期发展上出现了巨大的问题。但是这只是中国的内部问题,要知道虽然当时的中国国内问题百出,日本方面也并不是铁桶一块!

那个时代的科学知识并不完备,人们对于船员的生活情况也不太关注,所以很多日本的船员都得上了脚气病。这本来是一种不太严重的问题,可是当这样的小状况成为了普遍的状况时,问题就严重了!试想,一个舰队中的很多船员都得了脚气病没有办法正常作战,那么战争的结果是否还能保证呢?

当然不能,而且更让日本人头疼的是,唯独日方的船员有这种奇怪来历的病,像英国或者是中国的船员都没有类似的情况发生。这也就意味着,甲午海战虽然是有心算无心,可是中方还是有着一个先天优势的。如果中方能够抓住利用这个有效的条件,一定可以改变战争的结果,那时候,说不定历史将会改写,但是最终很遗憾,我们的船员虽然作战英勇,也悍不畏死,却没有能够取得最终的胜利,最终北洋宣告失败!

让一众大臣伤心的是,北洋固然失败了,完全可以从头再来,可是这次的失败同样也意味着他们的治国政策失败了。从那以后,慈禧便对这些主战派的大臣不怎么感冒了。于是这一次失败直接将本来就行驶在悬崖边上的大清朝推向了万劫不复的深渊。

分享到:
文章评论 · 所有评论
评论请遵守当地法律法规
点击加载更多
精彩图片
© 2016 粉丝服务 http://www.fensifuwu.com 中国互联网举报中心 豫ICP备10026901号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email protect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