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化腾深商大会揭秘为什么互联网创业公司都在北京的原因?

2017-01-02 13:17

PC时代的互联网向移动互联网过渡,3G网速跨越到4G网速,让人们能够通过手掌上的小型移动电子设备随时和外界互联互通,随之而来爆发的是新互联网革命。

微信取代了短信,微信朋友圈功能瓜分了微博很大一块蛋糕;

短视频的分享又让微博起死回生;

即时收听下载的音频让FM广播从政府喉舌变为民间大咖的盛宴;

拍摄的长视频已经不再需要专业演员的搔首弄姿,取而代之的是知识分享和演讲…….

这些都是新时代最火爆的互联网内容创业形式,一批批在传统媒体领域的网红、大咖纷纷转型涌入其中,把蛋糕越做越大,影响力越来越广。

曾经的中央电视台策划人、主持人罗振宇,2008年辞职后转型做企业营销和品牌培训课程,持续累积的人脉资源和经验,终于在2012年底搭上了早期内容创业的火车,打造了知识型视频脱口秀《罗辑思维》,一炮而红。

今年29岁的上海女生姜逸磊你知道是谁吗?NO!

那2016年在微博上持续发布搞笑短视频而火爆的Papi酱你知道吗?YES!

其实他们是一个人。这就是内容创业网红经济,一旦出名,真名真姓不会有人记得,可是作为个人IP的艺名绝对会一炮而红。

仅仅靠40多段不超过5分钟的原创搞笑短视频,Papi酱迅速聚拢起超过1000W的粉丝,最终被资本市场投资1200万元。我想接下来Papi酱该发愁这些钱要怎么花出去了吧。而他所获得的一切资源和人脉,都是基于在北京的内容创业。

马凌,四川南充人,山东大学中文系研究生毕业,来到广东在南方都市报任编辑,还做过专栏作家。2014年选择辞职下海创业,她说自己坚决不信邪,为中国最牛逼的影视公司都开在北京上海这种地理分布极其不均衡的现状“痛心疾首”,决定要在深圳开办一家叫万物生长的影视公司,结果仅仅10个月时间公司就倒闭了。

最终她不得不转战北京,重新开办公司,在微信公众号平台专业从事原创文章的写作、发布和传播,一炮而红,她就是咪蒙,聚焦于为80、90后知识女性内心敢想不敢说发文代言,如今粉丝超过600W,单篇文章随随便便10W+,公众平台发一篇广告至少40W起。而这些成功都是基于她在北京的内容创业。

说了这些内容创业成功大咖,我们发现一个共同现象,就是他们都是基于在北京这个经济、政治和文化首都创业成功,那在中国改革开发的前沿广东,或者更具体来说是深圳,为什么就涌现不出内容创业成功者呢?

要说大企业生存的商业环境,深圳有华为、中兴这些高科技制造企业,也有腾讯这样的互联网大鳄。

要说粉丝基础,互联网时代,尤其是移动互联网的兴起,聚集的核心粉丝就是80、90后一代的中青年人,而深圳这座城市本就为年轻而生,城市人口平均年龄33.6岁,在全国的一线城市里算是最有活力的,这群年轻人思想活跃,爱尝试新鲜事物,是内容消费的主力军。

要说当地政府的支持力度,深圳早已确立了“实施文化创新发展2020方案”,有众多公益团体依托各地图书馆、公共讲堂邀请全国各地经济、文化大咖来深圳为市民免费上课开讲座,政府来付费买单。

这么多的利好因素和周边环境,为什么在深圳做内容创业创新的企业很难杀出重围呢?

来自深圳的原创内容创业公司“爸爸要强传媒”主编徐先生说,2015年底他们也是看准原创内容的风口,加之自己作为爸爸角色面临30-40岁男性职场危机、健康、家庭育儿的苦恼,就创办了“爸爸要强”音频节目。

一年来的发展,以“爸爸要强”和“爸爸学堂”为名字的原创音频节目已经登录喜马拉雅FM、蜻蜓、凤凰FM等13个音频平台,收听量超过200W,可是从后台数据来分析,深圳的粉丝并不多,在做群体分析调研时发现,深圳的工作节奏太快,以至于人们丝毫不敢停下脚步去思考自己想要的生活,只能是被动的去适应竞争。尤其是男性中的爸爸角色,内心知道自己最需要的就是身心健康、家庭亲子关系,可是当走出门迈入社会,只能把这些暂时抛在脑后。

所以,在深圳创立的“爸爸要强传媒”,反而收听量比较大的是北京、江浙等地本地人口居多、30-40岁间有一定经济能力又有时间能自我支配的爸爸们。

马化腾在12月17日的“第二届中国深商大会”上发表演讲,回忆起当年创业融资时说“深圳融资非常难,互联网所有的VC/PE全都在北京,没有VC过来深圳”。广东企业有敢闯、创新的特点,可是也务实、低调,这种企业骨子里的基因决定了深商多选择投资于IT、通讯、职能硬件制造等产业链,相互抱团取暖。对于虚拟产业的文化领域投资,或许感觉不踏实,看不到摸不着,这也客观上造成深圳文化创业、内容创业先天不足,人才、项目北漂的窘境。

分享到:
文章评论 · 所有评论
评论请遵守当地法律法规
点击加载更多
精彩图片
© 2016 粉丝服务 http://www.fensifuwu.com 中国互联网举报中心 豫ICP备10026901号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zl@nlaw.or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