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读
12月20日,资深早教讲师、国际精品早教创办人柯咏译先生应邀到访宝宝巴士,为宝宝巴士的员工们作了一场关于早教的专题讲座。
柯老师在演讲中举了一个很有趣的例子:他认识的一名设计师,有个坏毛病,平时总喜欢咬手指,大拇指的指甲几乎被他咬没了。

为什么会这么奇怪呢?有人认为,习惯成自然,这应该是一种强迫症;还有人觉得这是内心焦虑的表现。而柯老师告诉大家,实际上是由于这个设计师小时候的口欲期未得到满足。
什么是口欲期呢?
很多家长都知道,孩子在成长过程中,要经历许多个不容忽视的敏感期。口欲期,其实就是孩子的口腔敏感期。口欲期是指儿童用口来认识这个物质世界,建构自己的大脑,和心理世界。这个阶段约发生在婴儿出生后到1岁(如果滞后,则可推到两岁)。在此期间,婴儿专注于嘴里的事物。例如以吸取母乳来得到口唇的快感,吸吮手指,或是拿到任何东西都喜欢咬一咬。口欲期也是婴儿与母亲之间最早发生的关系之一,这种关系持续的时间长短,则依照不同的社会文化而有差异。
幼儿“咬人”与口欲期的关系
柯咏希老师指出,不少三岁左右孩子的父母会经常问他为什么抱着的孩子冷不丁就咬他们一口?有的小朋友在幼儿园里,要是哪个孩子和他挨得近,他就要咬别人。这个阶段的幼儿咬人的重要原因之一就是“口欲期没得到满足,所以才爱咬人。”

口欲期滞后导致的严重后果
从一些专家的研究说法可见,一岁以前的“口欲期”表现并不是不良习惯。到了一岁半左右,随着孩子快速发育,活动范围加大,兴趣转移就可以自行纠正。如果在这期间婴儿得不到应有的引导并满足,则会让“口欲期”过度延长,这是心理学上称之为“过度补偿”的一种心理现象。
柯老师告诫各位家长,千万不要用简单粗暴的方式制止尚处于“口欲期”的孩子吃手咬东西,否则将使孩子的“口欲期”滞后。口腔期不被满足的婴幼儿,长大后会变得比较没有安全感,只要一遇到困难、孤独或感到焦虑时,潜意识就会退缩回婴幼儿的口腔期阶段,有些人喜欢吃指甲、啃脚丫,有些人喜欢咬吸管、唠叨或大吃大喝,甚至吸烟,透过嘴巴的动作来抒发压力。
安全度过宝宝“口欲期”,妈妈需这样做
1、亲密接触,多抚触宝宝
这个阶段的宝宝,需要和妈妈亲密接触。对宝宝来讲,妈妈的抚触是一种很重要的爱。妈妈与宝宝身体的接触,可增加宝宝神经系统的敏感性,促进大脑分化发育。与成人身体接触不足的儿童,其智力、性敏感性都将受到程度不等的损害。
2、尽量给口欲期宝宝母乳喂养,不宜过早断奶
要尽量为宝宝母乳喂养,不宜过早断奶。给孩子喂奶时,专心致志而又温和地对待他,让他体会到父母带给他的安全感是至关重要的,这种关爱可以帮助他尽早摆脱对安抚奶嘴的依恋;

3、不要立即阻止宝宝的吃手行为。
家长应多多鼓励宝宝探索小手的技能,鼓励他去触摸,去探索和去认识更多的新鲜事物。
4、选择大小合适的玩具,并定期消毒
给宝宝买玩具一定要选择玩具体积大于宝宝嘴巴张开时的直径,否则处于口欲期的孩子,看到什么都想吃。如果吞到肚子里,后果不堪设想。同时,家长们也应频繁地给孩子的玩具消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