绿地总投20亿,成都双流国际机场变国际文旅空港城

2017-01-02 00:25

12月24日,绿地TERMINAL 7国际文旅空港城项目开工盛典暨战略合作签约仪式在成都举行。 据悉,绿地集团将投资20亿元在成都双流国际机场打造绿地TERMINAL 7国际文旅空港城项目,项目预计2018年建成。

今年元旦小长假期间,预计旅客进出港人数或达到34.8万人次,平均每天11.6万人次,比去年同期增长17.4%;航班起降将达2610架次,单日平均870架次,同比增长12.5%。

双流区

双流历史悠久,古称广都。古蜀国王蚕丛、杜宇、开明氏等曾先后以广都瞿上、樊乡为国都,与成都、新都并称“蜀地三都”。

双流县,规划后现在叫成都市双流区,是天府新区核心区域,成都双流国际机场所在地,成都市城市向南发展的中心地带,天府新区成都直管区、西南航空港经济开发区和成都高新区中和街道位于境内,成雅、成乐、成自泸、成都绕城、成都第二绕城高速、成新蒲快速通道、成昆铁路、成贵高铁(成绵乐城际铁路)等穿境而过。

双流区属四川盆地中亚热带季风湿润气候区。由于东亚大陆冬夏季风交替明显和受青藏高原东麓特殊地形的影响,以及四川盆地北面秦岭山脉的屏障作用,形成全年皆温和,无酷暑严寒,常年降水丰富,光热水集中,春夏日照足,秋冬云雾多,四季分明,无霜期长的气候特点,成都是一座来了就不想离开的城市。

成都双流国际机场(IATA代码:CTU;ICAO代码:ZUUU),简称双流机场,位于距离四川省成都市西南方向约16公里的双流区北部,机场飞行区等级为最高的4F级,拥有两条长3600米的平行跑道、两个相对独立的客运航站楼。中国第四大航空港,中国中西部地区最繁忙的国际机场,中国内陆地区的航空枢纽和最重要的客货集散地,2015年旅客吞吐量突破4000万人次,全球排名跻身前三十。

成都双流国际机场,原名成都双桂寺机场,是民国二十七年(1938年)建设的一座军用机场。最初道面为泥面,仅能供小型双翼飞机起降。民国三十三年(1944年)曾进行扩建,用石灰、卵石拌合碾压而成的跑道长1400米,可起降15吨以下飞机。

成都双流国际机场先后于1959年、1967年、1983年、1991年、1994年、2001年、2003年和2009年进行了8次大规模改扩建。2003年,继北京、上海浦东、广州之后成为大陆第四个配备II类盲降系统的机场。

2009年,全长3600米、宽60米的东跑道(02R/20L)以及配套滑行道、联络道、III类仪表着陆系统等修建完成,成都也成为了中国大陆继北京、上海、广州之后第四个拥有双跑道机场的航空枢纽。2011年,成都双流国际机场旅客吞吐量和货邮吞吐量双双上升至中国大陆机场排第五位,2012年7月28日,成都双流国际机场二号航站楼开始试运营。2013年2月13日,成都双流国际机场与新加坡樟宜机场一道荣获亚洲航线大会颁发的“亚太地区最佳机场成就奖”。

2014年10月21日,由于从旧金山至成都的联合航空9号班机临时将机型从波音787-8更换为波音787-9,双流机场成为787-9飞抵的首个中国机场。

2015年9月4日,国际民航权威认证机构Skytrax发布的“2015年世界前百位主要机场排名”,其中,北京首都机场领衔中国内地机场,位居第10位;成都双流国际机场居第50位;广州白云国际机场居第66位;深圳机场居第72位;上海浦东机场居第90位。评选活动覆盖全球240多个机场,根据等待时间、清洁程度、购物体验等旅客乘机体验要素,最终结果由全球1.1亿名旅客通过问卷调查及投票产生。

导航系统

机场配备有初级和二级雷达。机场的西侧安装有多普勒VHF总定向测距系统(DVOR)和测距仪(DME)。机场02L/20R跑道安装有II类仪表着陆系统,是中国第四个开通II类盲降系统的四个机场之一(前三个分别是北京首都国际机场、上海浦东国际机场和广州白云国际机场),从而确保飞机在低云、低能见度条件下安全起降。在该系统下,飞机起飞标准可以由550米的跑道视程降为200米,降落标准由800米的跑道视程降为350米。02R/20L跑道安装有级别更高的III类仪表着陆系统。

成都双流国际机场先后荣获“国际卫生机场”、“全国文明机场”、“全国精神文明建设工作先进单位”、“全国五一劳动奖状”和“全国抗震救灾英雄集体”等殊荣,并已通过质量管理体系、环境管理体系和职业健康安全管理体系认证,在安全管理、旅客服务、应急保障等方面建立了与国际接轨的管理体系,形成了为中外航空公司提供服务和保障安全的综合能力。

分享到:
文章评论 · 所有评论
评论请遵守当地法律法规
点击加载更多
精彩图片
© 2016 粉丝服务 http://www.fensifuwu.com 中国互联网举报中心 豫ICP备10026901号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zl@nlaw.or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