元旦逛大明湖, 会邂逅哪些“历史牛人”呢

2017-01-01 14:32

?大明湖元旦正式免费。这里古迹众多,历史积淀深厚,行走其中,如同与历史对话。只不过,与你“对话”的古人从哪里来的,做了哪些事, 又为何与大明湖有了渊源,生了情愫?记者为你盘点部分古迹以及与其相关的历史人物,助你轻松“对话”。

1.雨荷亭与夏雨荷

因为作家琼瑶的小说以及被翻拍的电视剧,让大明湖畔的夏雨荷众所周知。大明湖里也有雨荷亭。

这位世居湖畔的大家闺秀究竟出生在哪条街?一些好奇心强的外地背包客来到大明湖,非要找到当年夏雨荷与皇上幽会的地方。据说,“也曾有 人依照琼瑶故事线索四处打听,在小东湖附近还真找到了一户夏姓人家,可谁也不敢断定这户人家祖上是否真攀过皇亲。最终联系到琼瑶,她解 释说,夏雨荷是她创作的人物,她从未到过济南,剧中提到的济南地名,是根据有关资料查找的。”

2.南丰祠与曾巩

曾巩是江西南丰人,位列唐宋八大家,世称“南丰先生”。

调任齐州(今山东济南)知州的他,曾一举端掉了“霸王社”。当时章丘一带有一伙叫做“霸王社”的土豪,杀人越货,无恶不做,曾巩派兵 将他们悉数抓获,将31名罪犯判刑,发配边疆。他还在齐州开创了“保伍”之法,以5户为一保,监督出入,实行外来人口登记,有盗贼则鸣鼓相 援。通过曾巩的治理,齐州盗、劫等犯罪明显下降。曾巩还修建了齐州北水门,解决了困扰齐州城多年的水患问题;疏浚了大明湖。后人在大明 湖畔建南丰祠以作纪念。

3.稼轩祠与辛弃疾

辛弃疾是济南府历城县(今济南市历城区遥墙镇四凤闸村)人,字幼安,号稼轩。大明湖南岸就有稼轩祠。

辛弃疾是南宋豪放派词人,人称词中之龙,与苏轼合称“苏辛”,与李清照并称“济南二安”。年轻时他参加抗金义军,少年时突入金营,生 擒叛徒张安国。在他的词句中更是热情洋溢,慷慨悲壮。所以他的词句也被称为英雄之词,是名副其实的济南文化符号代表。

4.明湖畔与李清照

李清照,齐州章丘(今山东章丘)人。宋代女词人,婉约词派代表,有“千古第一才女”之称。

有人说,李清照的爱情就发生在大明湖。八百年前的一个秋天,李清照在丫环的陪同下,到大明湖荡舟。吟词之时,与书生赵明诚相遇,开始 了他们的爱情。不过也有人说,赵明诚去世后,清照孤苦伶仃,过着颠沛流离的生活。后来她又再嫁了。不过遇人不淑,为了离婚,她甚至以“ 妄增举数入官”为由,将第二任丈夫告了官。最后,才算离了婚。

5.铁公祠与铁铉

铁铉是明朝忠臣。大明湖西北岸就建有铁公祠。

燕王朱棣为与侄子争帝位,发动“靖难之变”。燕王军队行至济南时,铁铉誓死抵抗燕军南下,守卫济南城。朱棣攻济南三个月不克,后来无 奈离开。铁铉被济南百姓称颂为“城神”。不过,后来朱棣再次发兵复取济南。铁铉寡不敌众,因兵败被处死。

6.“国民党守军指挥部旧址”与王耀武

大明湖北岸北极阁西侧,有座月下亭,这里是“成仁祠”旧址。旁边有一个坚固的钢筋水泥地下室。1948年9月,济南战役后期,第二绥靖区司 令长官王耀武把这里当作了临时指挥部,这里与城外地道贯通。济南失守后,据说王耀武就是从这里潜逃出城,在寿光县张建桥被俘。战后查抄 王耀武泰安县张夏乡山王庄老家,仅发现美式拖拉机两台,别无长物。王耀武曾说:“抗战胜利了,原是想回家耕种几亩地的。”

7.历下亭与杜甫

历下亭是名闻遐迩的古亭,位于大明湖最大的岛上,又名古历亭,始建于北魏时期,距今有1500多年了,当时称客亭。唐朝诗人杜甫游历齐鲁大 地,来到济南,杜甫的忘年之交、时任北海太守(今青州市)李邕,得知杜甫到来,由任所赶至济南,并在客亭设宴款待杜甫。杜甫即席赋诗一 首《陪李北海宴历下亭》。其中一句 “海右此亭古,济南名士多”,随着诗人的千古吟唱声名远扬。现在的历下亭为清康熙年间重建。历下秋风 ——明湖十六景之一。

8.小沧浪亭与刘凤诰

小沧浪亭古时曾是人们品茗吟咏胜地。别致的景色吸引着历代文人骚客前来乘凉赏荷,饮酒赋诗,留下了许多脍炙人口的诗文绝句。其中最为 著名的,当属镶嵌在西廊壁圆形洞门两侧的石刻对联“四面荷花三面柳,一城山色半城湖”,是迄今为止形容济南古城风貌的最佳名联。由清嘉 靖年间山东提督学政、历史学家刘凤诰撰,山东巡抚、大书法家铁保书。

9.遐园与罗正钧

位于大明湖南门以西,由山东提学使罗正钧于清宣统元年(公元1909年)主持建造的图书馆,为当时国内四大公立图书馆之一,现山东省图书 馆前身。遐园仿照浙江宁波的“天一阁”前的“泉石林园”设计修建,内有玉珮桥、明代胡缵宗小篆乾卦碑,长廊西北角的墙壁上嵌有岳飞手书 的“诸葛亮前后出师表”。遐园内假山亭榭,曲水虹桥,古木参差,花木扶疏,无一不具匠心,被誉为 “济南第一标准庭院” ,有“南阁北园 ”和“历下风物,此为最胜”之说。

10.老舍与济南陈列馆

座落在湖西桥畔,原学院街12号,总建筑面积约136平方米。三十年代老舍执教齐鲁大学,寓居济南四年半,不仅度过了一段平静温馨而美好的 人生时光,也是他文学生涯中的一个黄金时代。可谓“济南成就了老舍,老舍也成就了济南。”如今,老舍先生关于济南的许多文学作品,以及 他留在济南的许多故事,都已成为泉城济南这座城市文化的一部分。

11.秋柳含烟与王渔洋

据《历城县志》记载,清代著名诗人王渔洋曾在大明湖畔秋柳园读书会友赋诗,并在水面亭写下了轰动大江南北的《秋柳四章》。而深秋时节, 在这一带看湖畔杨柳,披拂水际,若有摇落之态,如烟如梦,这便是秋柳园内的秋柳含烟景观。秋柳园位于大明湖南岸,与历下亭隔水相望,大门 朝南,门上悬匾额 “秋柳园”三个大字,由清代书法家何绍基书写。

12.超然楼与李泂

超然楼位于新区,是超然致远景观的载体。楼始建于元代,《历城县志》记载,元代学士李泂建大明湖水面亭后,又建超然楼。李泂山东滕州 人。学士风雅,文思俊逸,授翰林国史院编修官,参加《经世大典》的修纂。书成后,引疾告归,侨居于大明湖畔其别墅超然楼,后此楼坍塌成 瓦砾。2009年大明湖扩建,遵其旧制重建。

13.竹港清风与赵世卿

古时大明湖东南岸一片大竹林,万竿参天,拂云蔽日。明代著名大臣赵世卿在竹林附近建小淇园,是当时济南著名的园林和觞咏胜地,园内修 竹成林,榆柳夹集,截木为舟,采石为山,曲径蜿蜒,景趣幽绝,这一景观被誉为“历城十六景”之一——“竹港清风”。为挖掘文化内涵,传 承历史文脉,在大明湖扩建区域恢复了这一历史景观。

14.临湖而居的住户们

大明湖养育了一代代临湖而居的渔民和达官贵人。大明湖西岸和北岸曾有高高的府城墙遮挡,湖东和南岸则与街巷民居相通。湖滨的住户分野 鲜明,湖东南岸多书香门第、达官贵人,大明湖被他们当作了后花园。湖民们则集中在北岸北极庙到铁公祠一段。湖民家家有渔船,而且渔船就 停在湖面上。由于世代居住在此,姓氏单一,人口又少,叙起来都能攀上亲戚。每家除了北面有一个冲着北城根街的正门外,冲湖面还有一个后 门,也是一个水门。当时,这条街上的湖民都说“家家有后门,就是没对门”。

分享到:
文章评论 · 所有评论
评论请遵守当地法律法规
点击加载更多
精彩图片
© 2016 粉丝服务 http://www.fensifuwu.com 中国互联网举报中心 豫ICP备10026901号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zl@nlaw.or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