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空间站”计划:上得九天建琼楼玉宇,追上先行的不忘落远的

2017-01-01 10:46

【代号名称】“中国空间站”计划

【英文名称】China space station plan

【发起者】中国

【行动时间】2010年10月27日—2015年

【目的】载人航天三步走计划后提出来的空间发展计划

永恒瞬间——翟志刚出舱进入太空

【背景】

“中国空间站”计划是继1992年中国正式提出载人航天三步走计划后提出来的空间发展计划。中国载人航天三步走的计划:

第一步:能上天;

第二步:能出舱;

第三步:建立小型空间站。

小型空间站

伴随“神舟”5号、“神舟” 6号在过去的4年时间里相继成功发射,中国又在2008年发送载有多名航天员的“神舟”7号升空,中国已经积极稳妥地完成第二步,完成了历史性的第二步,为第三步的成功打下坚实基础。

“神舟”5号唯一的航天员杨利伟,中国实现飞天梦想的第一人

“神舟”6号出征前,费俊龙、聂海胜与后备航天员接受采访

“神舟”7号的3位宇航员:景海鹏、翟志刚、刘伯明

空间站的建立需要大推力火箭的研制、开发和利用。只有推力更大的火箭才可以发射更大更重的同步卫星到地球同步轨道上去,使几十个转发器同时工作起来,覆盖更多的频道。

根据载人航天工程第二步任务规划,中国将在2010年至2015年间发射“天宫”1号目标飞行器和“天宫”2号、“天宫”3号两个空间实验室,将分别发射无人飞船“神舟”8号进行无人对接试验,发射5艘无人飞船进行载人对接试验和载人驻留试验。

“天宫”1号目标飞行器

中国载人航天工程新闻发言人于2010年10月27日表示,我国载人空间站工程已正式启动实施,2020年前后将建成规模较大、长期有人参与的国家级太空实验室。

随着2020年国际空间站报废,太空中将只有中国的载人轨道飞行器

【行动经过】

中国空间站计划也分“三步走”,如下:

第一步:2008年9月,“神舟”7号升空,实现航天员太空行走;

太空行走,已经被翟志刚实现了

第二步:2011年11月,“神舟”8号发射飞行器,实现无人对接。从2010年开始到2015年,中国计划发射2到3个空间实验室到太空,将有多艘飞船与之对接;

“神舟”8号与“天宫”1号无人对接瞬间

第三步:2012年6月16日,“神舟”9号实现有人对接,然后组建有人空间实验室。

“神舟”9号与“天宫”1号轻松对接成功

2014年中国将发射空间站核心舱,2020年前后将建成规模较大,长期有人参与的国家级太空实验室。中国空间站为一个空间实验室系统。该计划预计于2010年至2015年间进行。其组成过程中将先发射无人空间实验室,而后再用运载火箭将载人飞船送入太空,与停留在轨道上的实验室交会对接,航天员从飞船的附加段进入空间实验室,开展工作。

航天员的生活必需品和工作所需的材料、设备均由飞船运送,载人飞船停靠在实验室外边,作为应急救生飞船。如果实验室发生故障,可随时载航天员返回地面,航天员工作完成后,乘飞船返回。

我国载人空间站工程分为空间实验室和空间站两个阶段实施:

2016年前,研制并发射空间实验室,突破和掌握航天员中期驻留等空间站关键技术,开展一定规模的空间应用;

2020年前后,研制并发射核心舱和实验舱,在轨组装成载人空间站,突破和掌握近地空间站组合体的建造和运营技术、近地空间长期载人飞行技术,并开展较大规模的空间应用。

我国载人空间站工程建设,将充分继承载人航天工程前期成果,继续使用已有的“神舟”飞船、“长征”2号F运载火箭、发射场和着陆场。载人空间站建成后,将全面实现我国载人航天“三步走”发展战略,进一步推动我国载人航天技术向更高水平发展,为推动国家科技进步和创新发展、提升综合国力、提高民族威望做出重要贡献。

“长征”2号F运载火箭

按照工程计划,我国于2011年发射“天宫”1号目标飞行器和“神舟”8号飞船,实施空间飞行器无人交会对接试验。在2012年6月18日实施首次载人交会对接,为空间站的建设打下良好的基础。

“天宫”2号:中国第二个空间实验室,计划于“天宫”1号之后及2015年之前发射,实际是2016年9月15日22时04分,“天宫”2号空间实验室发射任务取得圆满成功,2016年11月17日12:41,“神舟”11号飞船与“天宫”2号空间实验室成功实施分离,“神舟”11号飞船11月18日13:33-14:13返回地球。

“天宫”2号与“神舟”11号飞船成功对接

【后续】

“天宫”3号(约2017-2019年):中国第三个空间实验室,计划于“天宫”2号之后及2016年之前发射。舱内再生式环境、重力控制技术、生活和生命保障技术、空间站在轨飞行技术有待突破。只有具备了20吨以上运载能力的火箭,才有能力发射核心舱;

此外空间站在运行期间也需要大运载能力的货运飞船来回运输大量物资。而中国的火箭运载能力只有10吨。中国正在研制一种具备大推动力的运载火箭——“长征”5号,其运载能力将是25吨。

大推动力运载火箭“长征”5号

【关联性】

1、“中国空间站”计划是一个庞大的系统工程,是需要经过一两代人的时间逐步达到目标的计划。计划的本身是由两个分支行动计划组成的:

“天宫”计划:就是逐步组建的“中国空间站”;

“神舟”计划:货物运送飞船。

2、截止目前,除去“中国空间站”计划外,世界上仅有3个类似计划:

“礼炮”号轨道空间站:苏联研发的世界最早的轨道空间站,几乎是完全的军事用途;

“礼炮”号

“和平”号轨道空间站:同样是苏联的轨道飞行器;

“和平”号

“国际空间站”计划:美国与西方几个主要大国及苏联共同投资完成的、主要以科学研究为主的轨道空间站。

国际空间站

【影响】

中国航天项目正在稳步前进。中国计划让宇航员在太空长期执行任务。除美国之外的其他航天大国都准备加入中国的计划。

据美国《航空和空间技术周刊》网站2015年10月14日报道,欧洲航天局和俄罗斯联邦航天署已经与中国签署协议,未来将在中国空间站上进行科学实验。按计划,中国空间站将于2022年投入使用。中国载人航天工程总设计师说,中国希望有更多的国际合作伙伴使用中国空间站。

在已有16年历史的国际空间站上,中国参与了阿尔法磁谱仪粒子物理实验,并通过美国纳诺拉克斯公司的代理在空间站上搭载了一个小型商业有效载荷。俄罗斯联邦航天署署长在耶路撒冷召开的国际宇航大会上说,在原有的5个合作伙伴(美国国家航空航天局、俄罗斯联邦航天署、欧洲航天局、日本宇宙航空研究开发机构和加拿大国家航天局)之外,国际空间站将向其他国家的航天机构敞开大门。

阿尔法磁谱仪

在被问及中国是否将在国际空间站上发挥更大作用时,伊戈尔·科马罗夫说:“我希望如此。我想我们已经与合作伙伴讨论过(这个问题),原则上国际空间站应该是开放的,所以我们应该制定一些要求。如果那些国家能够遵守这些规则和要求,那么他们就有机会加入我们。这是我们的原则立场。”

中国计划建造的空间站将对合作伙伴“开放”。除美国以外,国际上普遍支持中国在国际人类探索方面发挥更大的作用。

俄罗斯联邦航天署署长伊戈尔·科马罗夫

美国国家航空航天局局长查尔斯·博尔登认为,美国国会禁止NASA与中国合作是“暂时的”,并不一定会阻碍未来中美在航天领域的合作。

美国国家航空航天局局长查尔斯·博尔登

博尔登在国际宇航大会开幕式上说:“重要的是,今天在坐的各位意识到,我们与所有潜在合作伙伴的关系受到了在我看来是暂时的干扰。”他说:“这种干扰不是永久的,而是暂时的。”

报道称,博尔登曾邀请中国国家航天局局长许达哲参加10月11日一场由航天局长参加的非正式会议,但许达哲并未出席。此次会议旨在让国际空间站成员听“非传统成员”陈述,他们如何可能在后国际空间站时代为人类太空探索作出贡献。

中国国家航天局局长许达哲

博尔登说,此次会议的一个重点是,美国国家航空航天局计划在地球和月球之间建造一个模块化的人类栖息地。美国国家航空航天局在新的《火星之旅》报告中提出了这个构想。报告称,应该在本世纪第二个10年准备好登陆火星所需的系统和技术。他明确表示,在这些长期计划中,也有中国的一席之地。中国是世界上仅有的3个使用本国制造的硬件将人类送入太空的国家之一。美国国家航空航天局将继续与国会合作以扩大中美航天合作。他说:“我不希望任何人以为,我们与中国没有合作。”

博尔登强调,经国会批准,美国国家航空航天局正在与中国科学院进行合作,包括在喜马拉雅冰川对地观测研究以及最近尼泊尔地震后在减灾方面的合作。此外,美国国家航空航天局还在讨论有可能为中国“嫦娥”4号登陆器的火星计划提供通信等帮助。

“嫦娥”4号

由于一些利用NASA来抗议中国人权纪录的美国国会议员的阻挠,NASA与中国在大多数情况下都不能合作,但博尔登已经以官方身份对中国进行了2次访问。他说,他告诉中国的航天官员,未来中美任何航天合作都必须以“透明、互惠和互利”为基础。

博尔登在国际宇航大会上说:“我们必须坦诚相待。我们必须持开放态度;我们必须分享信息。如果我们不愿分享信息,那就不是互惠。所以,我们采取了在我看来是非常强硬的立场。而中国航天官员说:‘不错,我们可以做到。’”

欧洲航天局局长约翰-迪特里希·韦尔纳提出,让中国和其他非传统成员加入的最初的切实措施就是,推动建立对接机制的国际标准,这样不同国家的航天器就可以在太空连接。这项工作正在国际空间站推进,同时,NASA还计划向国际空间站派遣商业载人飞船,但目前中国尚未加入。

欧洲航天局局长约翰-迪特里希·韦尔纳

中国载人航天工程总设计师周建平在国际宇航大会上说,这是一个有价值的想法。他说:“我认为,我们应该做得更多。”

报道称,明年,中国载人航天工程计划发射第二个“天宫”迷你空间站,以测试根据“神舟”载人飞船制造的货运飞船。中国计划利用这种货运飞船为空间站运送补给,未来它将由“长征”7号运载火箭送入太空。“长征”7号运载火箭将于明年在海南的新发射基地进行首次发射试验。

“长征”7号运载火箭

空间站的“核心舱”将由“长征”5号运载火箭送入太空。“长征”5号运载火箭也可能于明年在海南的新发射基地进行首次发射试验。在最初的两个“实验舱”被送入太空之前,将有“几艘”神舟载人飞船和货运飞船与“核心舱”对接,以演练操作程序。

周建平说,空间站将于2022年全面投入使用。届时,空间站将拥有多个舱段架构和一台太空望远镜。最初,空间站将接待3名宇航员,未来增加舱位后,宇航员人数可增加一倍。周建平和许达哲均表示,中国空间站欢迎任何国际合作伙伴。在被问及是否包括NASA时,许达哲说,这取决于博尔登。

海南文昌发射基地

【评论】

和中国的航母发展计划一样,航天计划是中国战略的象征,航天计划不仅能给中国提供强大的空间能力,而成功探索太空也给中国带来世界的声望。2013年,国家主席习近平曾访问北京航空航天控制中心并和乘坐“神舟”10号飞船飞向太空的3名宇航员进行了对话。习近平在讲话中表示,中国的太空计划是“中国梦”的一部分,中国人需要更大的进步,进一步来探索太空。

中国对太空的探索一直没有止步,然而在这个本应全人类共同合作探索的领域中国却遭到不公正的待遇。由于美国拒绝NASA和中国进行任何合作,而且美国认为国际空间站有军事用途,所以中国的航天员难以登上以美俄为主导的国际空间站。

曾经不可一世的国际空间站

中国人如果要探索太空,只能依靠自己的努力。随着中国“天宫”1号的成功发射,中国的空间站开始有条不紊的发展。而随着中国的发展,目前太空中唯一的空间站国际空间站最长将在2024年结束寿命,届时,中国自己的空间站刚刚运行2年,太空中将只有中国的空间站。

这让美国一度考虑重启对华的航天合作。

国际空间站英雄迟暮,廉颇老矣。未来,属于中国

【相关资料】

1、宇航员选拔。早在上世纪六七十年代,中国便开始了宇航员的选拔与培养,并制订了“曙光一号”重大计划。“历史脉动”将在后续发布,敬请期待。

女宇航员是中国航天工程的重要组成部分自从中国宣布将选拔2名女预备宇航员后,具体人选一直备受关注。有报道称,从参加两会的军方高级将领处获悉,中国新一轮航天员选拔工作已经圆满完成,5名男预备航天员、2名女预备航天员全部从空军现役飞行员30名男性候选人和15名女性候选人中选出,并分3批进行生理功能和心理等全面检查。这也是中国实施载人航天工程以来,首次选拔女性预备航天员。

王亚平

作为中国第七批女飞行员之一,王亚平是一位文静秀丽的“80后”女飞行员,出生于山东烟台市,她曾驾机参加过多次战备演习、汶川抗震救灾、北京奥运会消云减雨等重大任务;邢蕾则是智能型飞行员,其在飞行学院是唯一“全优学员”;而刘璐博学多才,通读《红楼梦》;曹艳艳来自济南,她的丈夫及婆婆都是杰出飞行员;孙静属羊,是个“飞行狂人”。

首位女航天员这个荣誉被刘洋获得。王亚平随后也进入了太空。

首位女航天员刘洋

2、有待改善的地方。舱内再生式环境、重力控制技术、生活和生命保障技术、空间站在轨飞行技术有待突破。

【代号说明】

“中国空间站”计划是一个中规中矩的代号,直白的甚至都不能称其为代号。它简明平实,特能反映出中国文化不追求张扬个性的含蓄、内敛特质,反而在平平常常的氛围中,追求心如止水般的内在激情和永恒宁静。

分享到:
文章评论 · 所有评论
评论请遵守当地法律法规
点击加载更多
精彩图片
© 2016 粉丝服务 http://www.fensifuwu.com 中国互联网举报中心 豫ICP备10026901号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zl@nlaw.or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