迷信里说旺夫相,我是不相信的。
但我相信确实存在着这样一种旺夫的女人,她们贤德、聪慧,论起政治手腕并不比男人逊色,可是又懂得谦虚隐忍,用自己的方式支持着丈夫和儿子。
这样的女人,中国古代有很多,今天只谈谈明仁宗的张皇后。
张皇后的出身并不高贵,但是在她待字闺中的时候就已经有了很多新奇传闻,据说她头面有伤,病好之后就像整了个容一样,偶然间洗手,突然从洗手盆里跃出了两条金鱼。张皇后和明仁宗是少年夫妻,起初她做太子妃的时候,很得公公婆婆喜爱,不过仁宗因为太胖了不断被朱棣嫌弃,甚至被强行逼迫饿肚子减肥,但节食减肥法失败了,成祖郁闷极了,一生气就要说:“要不是看我儿媳妇贤德,将来能管好这个家,我早就废掉你了。”一般的女人听到公公这么夸自己,肯定要飞上天了,但我们的张皇后只是感谢公公夸奖,就不见了。朱棣觉得奇怪,咋一夸儿媳咋没了呢,叫人去找,看到儿媳妇正在厨房做汤饼。朱棣很感动,拉着儿子儿媳喝了两盅,如此仁宗的地位才算巩固了些。

仁宗短命,当了十个月天子就走了,朝政丢给了明宣宗,张皇后也就成了张太后。宣宗聪慧,治国有方,又相当尊重自己的母亲,军国大事总会禀报张太后,因此张太后在朝廷中也有一定的影响力。张太后很有眼光,她见到一个官员可能只说几句话,但很快就能判断出这个官员是怎样的一个人。
在宣宗一朝,张太后只是做了个很快乐的妈妈,可是之后宣宗也去了,丢下来的英宗年仅九岁,张太后成了太皇太后,她被迫承担了监督朝政的任务。
首先她果断定下宣宗的长子英宗为继承人,平息了皇宫中传言要立仁宗的第五子襄王为皇帝的传言,稳住了人心,而后她拒绝垂帘听政,不破坏祖宗定下的规矩。
为了维护皇权,她贬低外戚,时时敲打自己的两个哥哥,族人杀人,她坚持按律处斩,绝不让他们搞特权。

而在张太皇太后在世时,她还特别关注了一个人——王振。这个太监就是一朵奇葩,他怂恿英宗北征,结果被俺答活捉,上演了一出荒诞剧。
王振曾经一度专权,但在太皇太后在世时,他还是小心翼翼的,因为他不时就会被太皇太后叫过去骂几句,打两下,甚至有一次,她直接当着英国公、内阁成员的面,要砍死王振,不允许他干政。可惜的是,没真的下手,结果过了不久,太皇太后去世,王振的好日子开始了。
在朝政方面,她并没有太多干预,但她尽力减少宫廷开支,减轻百姓负担,延续了仁宣之治下的盛世,在用人方面,也很有眼光,重用贤臣。终其一生,这个女人既维护了自己的丈夫,保住了他的位置,又在危难之际,保护自己的孙子,让大明没有因为皇位陷入动荡。只可惜,英宗虽然是个仁善的皇帝,却不够聪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