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梁淑文教授,解放军306医院,消化科消化系统包括:食管、胃、肠、肝、胆囊、胰腺,以及腹膜、肠系膜、网膜等都可以发生病变,但是小肠病变较为少见,腹膜、肠系膜和网膜疾病最少见
消化系统的基本生理功能:摄入食物,将食物消化,分解成为小分子物质,并从中吸收营养成分,经肝脏加工,成为体内自身的物质,供机体需要,未被吸收的物质即残剩物被排出体外,这些生理功能的完成有赖于消化系统协调的运动和各种物质的分泌,最终完成吸收。
1、消化道的运动功能:使摄入的食物由大块到小块再变成食糜与消化道充分混合,不断向前推动,并使之与肠壁的吸收位置充分接触,以及完成排便,任何影响消化道运动功能的因素,都可以产生相应的临床表现,造成胃肠道动力障碍性疾病。
2、消化酶:
食物成分在胃肠道内的消化、分解有赖于胃肠道腺体,胰腺所分泌的消化酶、肝脏分泌的胆汁,以及肠菌酶参与的酶促反应。这些环节障碍,会造成消化、分解不良,例如:小肠内细菌生长过快使接合胆盐变为游离胆盐而失去消化脂肪的作用。营养成分的主要吸收部位在于小肠粘膜,应为小肠粘膜所具有的各种酶是营养物质被吸收的基本条件。如果小肠先天性或后天性酶缺乏,肠粘膜炎性、肿瘤性病变、肠切除过多(短肠综合症)。这样使吸收的面积减少,是造成消化和吸收不良的主要因素。另外,摄入的维生素所需的壁细胞所分泌的内因子接合后才能在回肠末端被吸收。故而内因子的缺乏可造成巨幼细胞性贫血。

大肠则是吸收水分的主要场所,各种因素导致水分不能完全吸收会造成腹泻,如果肠腔内残存物停留时间过长,水分过度吸收,或胃肠道本身病变或外来压力致动力减弱或较轻,则会出现便秘。
肝脏是机体代谢的枢纽,被吸收的营养物质或药物等一时通过复杂的酶促反应而在肝脏内进行代谢、处理,故肝内各类代谢酶的缺乏、肝细胞损害超过其代偿能力,血供不足等因素、可引起各种肝病,入:各型肝炎、药物性肝病、肝性脑病等。
胰腺内分泌功能及外分泌功能,胰腺所分泌的各类酶随胰液排到十二指肠,起重要的消化分解作用,如果分泌不足会出现消化不良,而如各种因素使分泌不畅,造成胰腺分泌的各种消化酶溢出胰管,会发生自身消化,产生炎症。

在中枢神经系统的直接或间接影响下,消化系统的运动、分泌功能都受自主神经系统、肠神经系统的支配,而下丘脑是自主神经的皮层下中枢,也是联络中枢神经与低位神经系统的重要中间环节,精神因素与消化道的关系密切,如精神状态的变化能影响胃肠道粘膜和肝脏等的血液动力学盒分泌,也能引起胃肠道运动功能的变化,故消化系统疾病常伴有犹豫,焦虑等表现,即中医诊断的肝郁气滞,气滞血瘀,肝气不舒等症候,还是很有科学依据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