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位亲历者眼中的众筹:野蛮生长过后,行业有三大燃眉之急

众筹家在猴年的年末,采访了十位众筹行业亲历者,他们分别耕耘在股权型众筹、权益型众筹、物权型众筹、捐助型众筹四大众筹领域。他们对众筹家表达了度过这不平凡一年下来最真实的感受。对于他们之中的大多数来说,这是艰辛的一年。

为什么众筹的2016是这般面孔?

京东众筹负责人高征对2016众筹行业宏观面的发展情况有一个较为精准的概括:从总体上来看,整个众筹行业经过一轮野蛮生长之后,逐渐沉淀下来,经过几年的发展,国内众筹行业已经趋于平稳。

但他坦言,两极格局初露雏形。2016年,京东众筹等巨头平台有瓜分整个市场的趋势。众筹行业难以避免正在走向寡头割据时代。

另一边,中小平台很难与拥有雄厚资源和资金的巨头们进行抗衡,能否打出自身特色成为平台能够占据行业一席之地的关键因素。越来越多的平台趋向于 “小而精”,细分化和精品化将成为众筹的发展趋势。

众筹行业三大待解燃眉之急

困扰众筹的最大难点仍是难产的政策

高征对众筹家表示,由于众筹行业涉及领域众多,缺乏法律规范,监管政策不明确,业务运作不规范等,在众筹行业快速发展的同时,风险也开始显现。

众投邦创始人朱鹏炜认为,政策的细节不明确是整个众筹行业尤其是众筹行业尤其是股权众筹最大的问题。朱鹏炜强调,这个行业是否合规;给股权众筹平台产品明确的备案,为平台后续对接资本市场要排除难点,政策都没有给出明确的表态,由此导致整个股权众筹行业投资人数快速下降,市场规模快速缩小。

投壶网CEO赵妍昱同样认为,2016年众筹的发展面貌,受政策影响很大。行业发展并未如大部分关注者预期的那样出现爆发性增长,包括入场的巨头在内,都是谨慎试行相关业务,探索可行的发展之路。

众筹客CEO路国华分析,政策细节不明确带来的问题有两个方面,一是造成行业担心承担责任和负面信息因而减少上线项目或停滞。二是导致众筹行业担心法律政策问题无法去创新。在这个政策背景之下,2016年除了民宿和汽车众筹发展非常快之外,众筹行业亮点并不多。

众筹业务运作极不规范导致业务规模难以扩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