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二线城市都吃不消了,三四线城市这场仗,美团还怎么打?

12月25日,美团外卖和饿了么都宣布日订单量突破900万,然而对比双方的海报,饿了么海报上一行“一二线城市总体份额领先”的小字传递出一个关键讯号:美团外卖在一二线城市这个最重要的战场上,全面失守了。

美团外卖至今对此保持了罕见的缄默,这也从侧面反映出,其一再宣称的“市场份额领先”是多么地虚妄,而三四线城市也恐怕是它最后的遮羞布了。

早在2015年,美团外卖想必也感到大事不妙,看到了败走一二线城市的迹象。为了维持住整体上的份额,给投资人灌一记迷魂汤,美团外卖调转车头,在超过1000座的三四线城市开放代理权。据悉,这些加盟商将负责美团外卖在相关城市的市场开拓、城市管理、即时配送等业务内容,并享有各项业务的相应收益。美团外卖将为加盟商提供品牌、产品、服务、管理、培训体系等一系列平台资源。

表面上看,美团外卖达到了目的,目前为止交出了一份“整体份额领先”的成绩单。但仔细剖析,这一口吃成的胖子,无疑是虚胖,一点寒风冷雨就能让它外强中干的本质暴露。

首先是步子迈得太大,扯着蛋了。虽说三四线城市互联网的普及度不错,但受产业分布和人员结构的影响,互联网订餐的接受度一般。为此,美团每进入一个城市,必定要拉着代理商砸钱补贴,用户教育的成本相当高。上千个的三四线城市人口庞大,像一个黑洞,吞噬着美团辛辛苦苦化缘而来的资金。因而不难理解,为什么美团F轮融资的33亿美元在短短半年后就传出囊中羞涩,资金告急,不得不裁员万人收敛手脚。雪上加霜的是,在各个业务条线,美团也节节败退,小编真是为投资人肉痛心疼。

更严重的问题是,实践已经证明,靠补贴拉来的用户忠诚度是要打问号的。哪天美团无米下锅,没钱补贴,用户集体倒向竞争对手是大概率事件。

再看看三四线城市的消费特点。这些城市人口基数大,但白领少,写字楼少,老龄化严重,造成订单分散、客单价低、消费低频、品类需求单一。

一个简单的公式是:规模=订单量×客单价。外卖平台必须实现规模化,才能降低物流的边际成本,最终实现盈利。

在一二线城市,订单集中,客单价较高,随着早餐、下午茶、夜宵市场的扩大,订单量也在快速攀升,配送员不愁订单,人效很高。同时,物流配送多以自营团队为主,虽然前期投入大,但转化为固定资产后,后期的配送边际成本大大降低,很容易就实现盈利。

反观三四线城市,按照目前外卖平台4-5元配送费计算,如果骑手基本工资2000元,每月配送500单才能为代理商赚取与工资相等的配送费。但在大部分三四线城市,初期市场规模并不足以支撑骑手每月配送500单。如此,代理商面临两难,人招多了配送成本便太高;招少了配送不及时,用户体验差,用户流失率高,真是手心手背都痛。

不论如何,三四线城市订单少而分散、客单价低的现状将长期存在,导致美团外卖的利润轻易会被补贴和物流配送成本冲淡,盈利前景暗淡。

前阵子王兴说,互联网下半场的比赛才刚刚开始,但今天看,美团外卖明显已经体力不支、步履蹒跚了,它还能走多远,是要打个问号的。说到底,外卖大战的终局,还是得一二线城市者得天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