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年立志那点事


新的一年开始了,按惯例,要许个愿、立点志,希望自己在新的一年里有所成。然而回首往事,这些新年立志往往沦为摆设,到了年末才发现一事无成,心中不免懊恼之情。不过可以给自己阿Q式的安慰是,大多数人的新年立志都是实现不了的,万维钢《今天,你立志了吗?》提供了一组统计数据:在新年这天立志的人中,一周以后,还剩下75%;?两周后,还剩下71%;?一个月,64%;?六个月,46%;一年后还在坚持的,大概只剩下10%;总体而言,只有8%的人成功完成了自己的新年立志。

为什么新年立志常常沦为笑柄?《暗时间》这本书的一个理论可以解释这种现象:人的大脑分为理智大脑和情感大脑两部分,理智大脑很聪明,新年立志这样的远期目标就是它制定的;情感大脑则很肤浅,所关心的事常常不超过明天。而新年立志通常需要很长时间才能完成,于是在具体实施时理智大脑和情感大脑常常会交战,少数人理智大脑最终战胜情感大脑,新年立志得以完成;多数人理智大脑在一次一次交战中最终败下阵来,新年立志化为泡影。

那么有没有解决办法呢?《今天,你立志了吗?》以及另一篇文章《微习惯,巧破“新年综合症”》不约而同给出了一个建议:将大目标分解,以确定短期可以实现的小目标代替不切实际的大目标,避免情感大脑与理智大脑的矛盾,使小目标得以顺利实现,再进行下一个小目标……

在这里推荐一个工具:古典的“三件事”(点击打开链接),原理与上述类似。比较方便的是工具已集成到微信公众号里,每天选三个最重要的事写下来,提醒督促自己当天完成。还可以将“三件事”截图发到朋友圈里,这样能提高完成的动力。我已经坚持二十多天了,效果还是不错的。 ╰(*′︶`*)╯


图片发自简书App




万维钢《今天,你立志了吗?》

每逢新年的时刻,我们总爱回顾一下过去,展望一下未来,我们希望未来比过去好,把新年作为一个新的开始。所以新年这一天,其实是一年之中最适合立志的一天。新年甚至比生日更重要 —— 我刚看到一个研究,说几乎没人在生日的时候立志戒烟,但是的确有人在新年立志戒烟,而且还成功了。?

所以你应该郑重其事地找张纸,写下自己的若干个新年目标。?

但是在你开始写之前,请先听我一言。?

——你的目标将不太可能实现。这不是我信不过你,这是科学统计的结果。你现在想得再好也没用,过段时间就会跟以前一样。?

新年立志,在很多地方已经成了人们的传统习俗,就好像圣诞节送礼物一样。英文世界甚至对此有个专门的名词,叫“New Year’s Resolutions”,直译过来就是“新年决议” —— 这个说法非常郑重其事,就好像什么联合国安理会的决议一样。那么你可以想见,针对“新年决议”,必定已经有了大量的研究。?

我看到的一个比较新的统计结果是这样的 (来自statisticbrain)——?

*2015年最常见的三项新年决议是减肥、时间管理和存钱。?

*45%的美国人经常性的设定新年决议。?

*另有17%的美国人偶尔设定新年决议。?

*以减肥决议为例,你的决议想必是节食或者去健身,那么有多少人遵从了自己制定的决议呢?在新年这天立志的人中 ——?

一周以后,还剩下75%;?

两周后,还剩下71%;?

一个月,64%;?

六个月,46%。??

在另一处看到,一年后还在坚持的,大概只剩下10%。??

对所有类型决议的总体而言,只有8%的人成功完成了自己的决议。?

所以,8%。这么说来新年决议这个习俗,跟圣诞节一样,与其说是个精神传统,还不如说是个年度商机。事实上最喜欢新年决议的人是开健身俱乐部的,每年新年这几天是健身会员卖得最好的时候。??

人们一月份去健身的次数太多,二月份就不怎么想去了。??

但是先别放弃 —— 如果你但凡想要立个志,今天可是最好的时机。?

立个志,怎么才能做到,这方面的研究现在已经有太多太多了。我听过最狠的建议是寻求第三方监督。比如你把一笔钱交给一个朋友,告诉他你有个什么目标,让他监督你。如果到时候你完成了目标,他就把钱还给你。如果你没完成,他就有权把这笔钱捐献给任何慈善组织。?

我就想,出这个主意的专家,难道就没听说过企业管理吗?完不成任务就扣钱,是一种非常土的管理方法,不太适合高水平的工作 —— 谁一边健身/读书/陪伴家人/工作一边数钱啊?

大部分的新年决议之所以没有完成,是因为它们太过不切实际。不要因为今天是新年就把自己想象成一个全新的人 — 一个胖子非得说自己要在一年之内获得好身材,这可能吗?减十斤才是个好目标。等减了十斤以后,你再制定下一个目标。

从这个角度考虑,我们还是借鉴企业管理比较好,毕竟那都是在实践中总结出来的经验。还记得我们之前有一期日课,《大目标,和任务勾选框》,其中提到通用电气公司发明了一套 SMART 目标系统,现在已经被无数公司广泛使用。这套系统对于大企业长期创新来说可能有问题,但是对付我们的新年决议则是绰绰有余。

咱们再看一遍这个SMART 目标的要求:

Specific:具体。你不能含糊地说我要“全面提升自己的认知”,得有具体的方案;

Measurable:可测。将来目标是否完成,结果得是可以测量的;

Achievable:可实现。你给自己规定的这些任务不能好高骛远,得是可以实现的;

Realistic:有现实意义。你的目标应该是你现在确实需要的东西;

Timeline:有明确期限。一周后做到什么程度,一个月、几个月、一年之内做到什么程度,要有时间表。

从小事做起,慢慢养成习惯。我听到过一个最实用的建议是,说服自己就干五分钟。比如你应该打扫房间了,不要想象打扫整个一个房间,那个任务量会把你吓倒。你就跟自己说,今天我就干五分钟,五分钟一到就停手 —— 这样你才会去干,而往往是一开始干就停不下来。每天都敢于开始,就已经是一个了不起的成就了。

新年要往好的方向想 —— 到明年今日,如果你能做到一项特别小的新年决议,你就已经打败了92%的人。



《微习惯:巧破“新年综合症”》

这个音频跟你介绍一则,新的习惯养成策略。


大部分人都曾有过“新年目标综合征”,我们在新年伊始时雄心勃勃制定的目标,往往难以实现,为什么会这样?怎么解决?美国专门研究习惯养成策略的专家斯蒂芬·盖斯最近出版的一本书《微习惯》,就介绍了一种“简单到不可能失败的”习惯培养法——微习惯。


什么是微习惯?简单来说,微习惯就是设定一个轻而易举能完成的“小目标”。斯蒂芬·盖斯说,如果你想培养一个新习惯,微习惯基本上就是它大幅缩减的版本——把“每天做100个俯卧撑”的目标缩减成每天1个,把“每天写3000字”的目标缩成每天写50字,这就是“微习惯”。


微习惯太小了,小到不可能失败,所以它不会给人造成任何负担。你让自己每天锻炼半小时,可能想想都觉得困难而不想动,而微习惯恰恰帮人扫除犹豫,马上可以开始行动。


为什么微习惯会有这么好的效果?斯蒂芬·盖斯是这样解释的,人们常常会以为,一项自我改变的行动,无法持续下去,是因为自己的原因,但其实有问题的不是他们,而是他们采用的策略。


斯蒂芬·盖斯特别指出,“21天养成习惯”这个说法是个谬误。研究表明,不同行为养成习惯所需时间从18天到254天不等,平均时间为66天。对于大多数有价值的习惯而言,养成它需要长久的坚持。而要把行为变成习惯,主要有两个途径:动力和意志力。动力就是强烈做一件事的意愿,是愿望,而意志力呢,就是让自己无论如何都要努力去做这件事。养成习惯的过程中,意志力远比动力要重要、更可靠。


而微习惯,恰恰能有效消除一些损耗意志力的威胁。比如,微习惯所需要的努力非常小,这就降低了努力的程度。


那么,大家现在可能最关心的就是,微习惯到底要怎么培养?斯蒂芬·盖斯列出了八个步骤。


第一步,选择适合你的微习惯和计划。把你想要拥有的微习惯列一个清单,有针对性的筛选,可以一次性建立多个微习惯。


第二步,挖掘每个微习惯的内在价值。问问自己为什么要制定这项微习惯,自己真正的想法是什么?改变点在哪里?


第三步,明确习惯依据,将其纳入日程。生活比较规律的人可以根据时间来选择习惯,比如确定某个行动要在晚上八点准时开始;生活不规律的人可以根据行为方式选择习惯,比如吃完午饭30分钟后去锻炼。前者缺乏灵活性但更能养成习惯惯性,后者略微混乱,但更加随意更有助于坚持。


第四步,建立回报机制,以奖励提升成就感。对自己有回报的习惯,更容易坚持下去。


第五步,记录与追踪完成情况。比如用打卡来记录完成情况。作者特别指出,在纸上记录,比在电子设备上打卡,更能强化印象并带给人成就感。


第六步,微量开始、超额完成。微习惯很容易,但切记,行动时,只能超额完成,不能调整习惯难度,因为这样可以减轻意志力消耗。


第七步,完成计划安排,摆脱高期待值。培养新习惯是一个脱离自己舒适区的过程,放弃是最容易出现的念头。所以不要高估自己的毅力和决心,要明白,你的首要认务就是完成这个小小的计划,不要过高期待。


第八步,留意习惯养成的标志。习惯养成的标志有:没有抵触情绪;行动时无须考虑;你不再担心完不成;常态化;以及,你有了一个自我身份的认同:比如我是一个马拉松跑者,我是一个读书人等等。通过这一步,你可以了解自己的习惯是否已经养成。


以上就是我们为你精选的,《微习惯》这本书的大致内容,相信你能从中有所收获。新年快到了,希望你制定并完成自己满意的目标。


本文源自:斯蒂芬·盖斯《微习惯》音频稿:泰斯讲述:十月




《暗时间》摘要(来自得到说书)

关于本书作者:?

?

刘未鹏,就职微软亚洲中心的IT精英。这本书是他把自己博客中的文章汇编起来的一本书。主要讲了两个主要的内容,一个怎么了解和转变自己的固有思维方式,另一个是怎么去解决问题。??

什么是暗时间???

作者认为,看起来我们每个人的时间都是一样的,你也是过一天,我也是过一天,没有什么区别,但事实上并不是这样的。你无所事事啥也不想,也是一天,你认真思考,努力干活,也是一天。这一天和一天之间的区别就很大了。我们为啥老爱说心理年龄呢,啥叫心理年龄,心理年龄就是跟实际上过的年龄不一致。为啥有的人心理年龄大呢?就是因为他想的事情要比别人多的多。这个别人大脑不运转而他在运转的时间,就是作者说的暗时间。????

影响利用时间的原因:??

1.让理智大脑战胜情感大脑。大脑的沟回,这就是经过20多万年的时间进化得来的,它增大了大脑的表面积,也让人类更会思考。但我们的潜意识并没有跟上我们创造出来的东西。??

案例:??

张家界的玻璃栈道,走上去的人几乎没有不腿软的。可是人家在说明中早就告诉你了这种特殊的玻璃是子弹也打不穿的,为什么我们还会害怕呢?这就说明,我们虽然在理智上接受了安全这个概念,但是我们的感觉并没有跟上理智,会本能的感觉到很危险,然后身体就被控制了,所以会腿软。??

接受了安全的这一部分,叫做理智大脑,把给你下红灯发危险信号的这一部分,叫做情感大脑。我们在生活中总是会遇到理智大脑和情感大脑交战的情况。??

案例:??

明明有很重要的事情要做,但偏偏就是停不下来?明明DEADLINE就在眼前,但是还想拖延一会再做。如果有这样的时候,那就说明,这种时候都是你的情感大脑战胜了你的理智大脑。为啥有事情要做也会在情感大脑的控制范围呢???

作者认为,理智大脑很聪明,但是你的情感大脑十分肤浅,两者交战之中,有的人理智大脑会赢,但是有的人就不行。????

2.减少切换状态时间。??

大脑在一件事和另一件事之间切换的时候,是需要时间的。??

案例:??

你在电脑上处理一些公司的文件让你感觉有点累,于是打算歇一会刷刷朋友圈。可能你工作了1个小时,只刷了10分钟帖子。但是你回到工作的时候,又需要15分钟重新进入工作状态。这样,你的10分钟休息,实际上浪费了25分钟。????

3.偏见。其实就是找理由。??

案例:??

你在工作没有做完却实在不想做的时候,是不是会有一个很好的理由突然就蹦出来了,比如说,“我最近身体不好,还是要早点休息的。”“一直工作也没有什么效率,先看个电影缓解一下吧”“饿着肚子也干不了活,先吃点东西吧”。??

理智大脑战胜了情感大脑,情感大脑也就抑制了自身,整个大脑开始为我们的目的服务。而如果情感大脑战胜了理智大脑,理智大脑就会开始为情感大脑服务。????

怎样实现大脑的有效运转???

首先,给自己设立一个进度条??

每完成一些内容,就能让自己的进度有明显的进程,能够非常有效的帮助自己利用好时间。??

其次,减少任务切换??

如果长时间的保持专注,会让大脑整个兴奋起来,会让我们在解决问题时快上许多。??

案例:??

化学家门捷列夫在建立元素周期表的时候,有些元素还没有被发现,给未知元素留下位置也是他要做的事情之一。在这么难工作和压力之下,他的处境可想而知。有一天在他熬不住睡着了的时候,梦里突然想到了正确的排列方法,结果他突然惊醒,起床就把梦见的周期表写了下来,稍加改动,就成了今天我们用的元素周期表。??

第三,是减少切换状态的预热阶段。??

利用位置、颜色、时间等等其他手段帮助恢复预热状态。当我们被一些事情打断自己手头的工作时,想一下当时的场外因素,包括像写到第几段、桌子上的东西等等,当你完成突发情况回来的时候,按照同样的顺序也扫一眼,你的大脑就会因为这样的行为开始更快的激活自己的状态,比平时更快的进入状态。??

案例:??

想要出门却不记得钥匙丢在哪里,最后的方法是回忆起最后拿钥匙的经历,按原样来一遍,一下就想起了钥匙扔在哪儿。我们的大脑可能本身不记得这件事了,但是当时的环境,位置等等这些事的背景因素也在我们的记忆之中,当我们处在相同的情况时,这些辅助因素帮助我们回想起了整件事。??

第四,自己动手,坚持下去??

这是作者的核心观点。有时候我们在遇到一些可做可不做的事情时,会不由自主的决定不做。比如当我们遇到复杂情况时,会选择捷径,虽然节省了时间,但是失去了让自己把事情做的更快的机会。??

案例:??

想和外国人交流,学英语肯定比找个翻译软件要麻烦的多。而且大多数的时候,我们用个翻译软件完全可以实现和外国人的简单交流。但是当你费了大力气去学习英语之后,你会发现你不仅仅实现了和外国人的简单交流,你可以阅读整篇英语文章或者去看英语节目。??

困难的路越走越简单,简单的路越走越困难。这就是动手的价值。??

最后,把你的想法写下来??

长时间保持着自己的工作状态时,很多的灵感和创意会涌现,需要把这些灵感都记下来。工作的想法、遇到的困难,都非常适合记录下来。????

作者就写作这个问题还专门给出了自己的意见:“写一个博客”。有这样几个好处:??

1、交到一些志向相同的朋友。??

2、帮助自己思考。??

3、“教”就是最好的“学”。 当你能够将一个问题完全的解释明白写下来的时候,你也就完完全全的了解了整个问题。??

4、讨论时最好的反思。??

最后,一个长期博客也是一份最好的简历,在你求职时,绝对可以用得到。????

寻找自己的不可替代性和核心竞争力??

核心竞争力就是一个人的个性知识经验的组合;这个组合在实践中有价值,不是只会谈一些概念;这个组合具有可发展性,就是有那个可以无限提升能力的点。我们应该最大限度的加强和发挥自己独特的组合,而不是寻求单项的超越。??

核心竞争力的四个部分??

第一,专业领域的技能,你的专业技能越高,不可替代性自然越强。??

第二,跨领域的技能,比如文章写的好,那你得学点编剧的知识,这样才能把故事说好,你想篮球打的好,除了投篮要准确外,短跑能力也是必须项。所以尽可能的提升自己专业领域之外的技能。??

第三,学习能力,持续的学习能力。我们得到上有很多关于学习方法的音频,像如何高效学习,如何快速阅读,如何列清单,这些都是学习中必须要用到的工具。??

第四是性格要素,严格来说这也算是跨领域的技能,专注、持之以恒、自省、好奇心,这些和一个人经历所塑造的性格都有一定的关系。??

上面我们把核心竞争力划分为4个部分,是寻找到自己不可替代性的一个参考,如果你想发展处自己独特的核心竞争力,不妨在这几个领域下下功夫。????

总结一下:??

这本书为大家说了影响我们利用时间的三个原因,理智大脑和情感大脑的作战,为自己找理由,还有工作时间的切换,高效工作的4种方法。给自己设立一个进度条。减少任务切换,减少切换状态的预热阶段,自己动手,坚持下去,还有养成把你的想法写下来的习惯。找到自己核心竞争力的4个领域。??

撰稿:张凯??

讲述:孙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