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简书上混了近二个月了,算是新人。写了五六千字,二篇文章经编辑推荐上首页。虽然阅读人数不多,喜欢和关注的人廖廖无几。但也满足了小小的虚荣心。增强了写作的动力。
因为我一度被打击的垂头丧气,前几篇文章不但首页投稿被退回,几个专题投稿也被拒绝。难道就这么差 翻翻别人的文章,一些确实不错,无论文笔,构思,知识面,语言驾驭能力都胜人不止一筹。
但有些,确实令我不服。那次,翻阅一篇上首页的文章,不长的篇幅竟有六七个错别字。原谅我有文字上的洁癖,不能容忍错别字。一篇文章文笔再好,如果错字连篇,那么我严重怀疑其写作的诚意。
?一个写作者,只有对文字有所敬畏,才能不断进步,写出好的文章,进而获得读者的认同。
我不知道简书的编辑在不在意。如果我当编辑,一定会让他校对完了再来投稿。也许简书的受众群都是些年轻人,对错不错字并不在意,只要意思表达到就够了。我这样较真,有些老古董了。
中国的文字博大精深,写错一字,能差之千里。例如,有篇拒绝别人和他借钱的文章,这样写到,他非得上我家来,我说:如果是借钱,那就面谈,我也没钱。在这里的面谈,应该是免谈吧。你都没钱了,还和他面谈什么。一字之差,意思就辕北辙了。
所以我觉的在简书写作的人都应该严谨一点,认真一些。写完以后,自己多看几遍。
?
?还有简书上阅读量最多的文章,理论性的居多,工具类的也不少。其实要想获得这些知识,搜一下百度就可以。也许有些年轻人需要,可以借鉴一下,至少可以少走些弯路。这也无可厚非,但如果多了,就难免一枝独大了。
而一些散文,诗歌,小说之类,我发现阅读量都不算多。这也可能是当代年青人的一个特点吧,更喜欢直观的,摸的着的东西。
在这个时代,人们很难静下心来看些大部头的著作。依靠一些碎片式的时间和阅读来了解这个社会。比如我的儿子,高中生,他所有的认识都来源于网上,学业上的压力使他没时间去看课外书,在他的世界观和人生观形成初期,网络上的东西对他的影响无疑是巨大的,比父母的话还管用,呵呵。
?所以年轻人还是要有些精神上的需求,来抵御现实的残酷。心灵鸡汤喝多了没营养,适当喝喝,还是能补充能量的。希望简书可以再开辟个专题,提供一些小人物逆袭的故事。
既然简书在年轻人颇有影响,更应该提供一个丰富多彩的,内容丰富的,百花齐放的正能量的平台。而不仅仅是一个有所偏好,编辑口味参差不齐的APP。
以上是我的一家之言,既然我来到简书,就希望它越办越好。作为一个大龄的文艺女青年,希望和简书共同进步,互相勉励。
最后说一句,投对专题很重要,也是能否上首页的关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