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6,我的小说阅读(一)

《2016,我的小说阅读》,一般可以理解为我也读了其他非小说类图书,这里只说小说。

实际上因为2016心情不好,阅读上特别颓废,整整一年,我只读了小说而已。


1.缥缈录



经常看到有人说,《缥缈录》是江南最有情怀的作品,后来的龙族太过讨好读者,还有些铜臭。

我不觉得。

江南最擅长的,就是少男少女那一点青涩情愫,和从青春走向成熟得那点疼痛。我以为写得最棒的,是《此间的少年》。

“世界上有一种开心是永远买不来的,它要求你比较年轻,也比较傻。可惜人老了以后固然不能再年轻,看过很多事情以后,想变得傻一点也比较困难。”

至于缥缈录,大约是我看的时候已经不算年轻了,那些热血已经沸腾不了我,对少年人而言成熟的三观和纠结于我也不算陌生,而我当时刚好处于一个特殊阶段,自顾不暇,没有回首感慨的余裕。

所以一直共鸣不起来。

反倒是近年看龙族,对作者的意图和自己的心思清清楚楚,明知道他人设的哪些地方、哪些情节、哪些句子就是为了哄你一笑或者勾人眼泪,但是也愿意顺其自然地反应,享受那种有把握的跌宕起伏,在安全感中任自己被虐得张弛有度。

和成熟的人谈恋爱,大概就是这样的感觉。未必情深似海,至少心情愉悦,一招一式都是套路,但演绎得丝丝入扣,也算一种珠联璧合。

而《缥缈录》太过看重作者自己的感受,需要的是读者去追随他的思绪情怀。大家逢场作戏图个开心,一方要认真了,另一方就会比较尴尬。那种真诚里面的生涩会让人觉得很累,我还是比较喜欢做被讨好的一方。只是以前还在连载,这次听说完结(其实已经很多年),就找来看看,算是一个了结。

其实我对九州系列一直不过尔尔,对九州恩怨的兴趣还大于小说本身。只是很喜欢那年八月,对未来充满希望和乐观的下午,邂逅《旅人》时,阳光从树叶间洒下来的感觉。


2.侯卫东官场笔记



我对公务员一直没什么偏见,但是这套书还是让我对公务员的理解又到了一个新层次。

主角从被发配的基层村官开始,一步步攀登着向上的台阶。过程写得比较直白,除了一早在经济上给主角开了金手指,其他相当写实。

官场,至少初级官场,就是这个样子的。

我不喜欢,但有时候还是很羡慕公务员能从另一个完全不同的层面去看我们生活中的一些问题,哪怕是很初级的职位,但是所在的位置不一样,所感所想就不一样,那是一种完全不同的经历。

有些事,在那个位置,也不得不做。不是赞同,而是理解。能多一个角度去看问题,总是好的。

不过,我不做公务员大约是我做过最正确的判断之一了。不含贬义,做得好的公务员都是人精,完完全全不适合我。


3.缺月梧桐



金庸写的是武侠,缺月梧桐写的是江湖。

少年时候,我们以为那一切就是携书弹剑走天涯,鲜衣怒马,快意恩仇。最棒的武功和传承,最好的爱情与友情,传奇宝藏,不世功业,都等着我们去做主角。

偶尔有人问一声,大侠们的钱从哪里来,也不过是戏谑。

但真实的生活,哪有那么多主角。

以前责编《将婚未婚》的原稿中有一句话:“在这个城市,人们往往觉得自己是插入天空的那XX,其实只是上面的一根毛。”这句话真实屌丝最好的诠释。

大部分人都是屌丝,江湖里也不例外。

没有背景,没有钱,没有运气,会活得多么辛苦,主角就是例证。那种在底层的黑暗与绝望中展现出的人性,赤裸裸得让人无法否认。

不管你多么努力,甚至有那么一刻似乎看见了命运的微笑,下一步都可能是万丈深渊。一切永无完结,再累也要一步步走下去。


4.大唐泥犁狱



让人意外惊喜的一部小说。

脱胎于唐玄宗游地府的故事,前半段的悬念马马虎虎,后半段就是一把明牌。作为悬疑来说,似乎很失败,但作者会说故事,就有足够的吸引力让人继续看下去。

主角是唐僧,这大概是和西游唯二有关的地方。虽然没有真实的仙佛魔道,但那个时代本身就是历史上神秘浪漫的绝响。作者把初唐那种诡丽迷离渲染得极到位,似乎有一种氤氲的烟火缭绕在身边,似幻似真,余韵无穷。

沉浸在这样的文字里,感觉很好,故事差一些也无妨。


5.火星救援



原著比电影精彩。

文字相当幽默,大量的双关和隐喻,主角是个飞扬跳脱的性子,台词少不了的污,电影要么情节不涉及,要么被删掉了!

看来影视审查果然比图书出版更加严格。

PS:被删掉的还有一些关于中国的内容。

里面涉及大量的计算,如果真有闲情去自己做一遍的话,应该是很有意思的事情。

天生是一个生存游戏,无力开发,未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