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雪说,她这辈子最遗憾的事是没有遇到好的父母。她的父母从来不懂得尊重她,这种不尊重从小的时候就开始,一直延续到她成年,父母依然不懂得尊重她,尤其是她的妈妈。
她的父母只局限于满足她的温饱,他们觉得自己已经非常疼小雪了,因为小雪从小到大,衣食无忧不说,简直是比身边同龄的孩子好太多了,她出生在小县城,可衣服却都是父母出差时在外面的大城市里买的,当小朋友们穿的还特别土的时候,她已经穿的像是个公主一样了。她吃的零食都是当时那个物质匮乏、交通不便的年代下,在当地买不到的,也都是父母从外面大城市里买回来的。就这些,就足以让她的父母标榜自己是如何疼孩子,自己是多么伟大的父母。
可是精神上呢?
小雪清晰的记得,自己大概四五岁那年,有一次妈妈去上海出差,回来后,小雪发现妈妈箱子里有一本非常漂亮的书,上面都是她似懂非懂的像拼音一般的符号,写在五线谱一样的线条上,画的栩栩如生,仿佛在跳跃一般,书中还画着很多可爱的插图,她喜欢的不得了,甚至可以说是爱不释手,她第一次特别想学一样东西,想搞清楚这些是什么,想彻底的看明白这本书。
可是妈妈告诉她,那是同事阿姨让妈妈给她家孩子带的英语书。看小雪还是特别想要,不想松手的样子,妈妈没耐心的冲她嚷嚷道:“那是人家要的书,学外国话的,你看得懂吗?你要这个有什么用?”然后硬生生的把书抢了回去。
当时小雪一个人跑出家门,坐在胡同口的小沙堆上默默的流眼泪,她多么希望妈妈说,可以在给人家之前让她再看一会儿,甚至多么希望妈妈说以后也会给她再买一本回来,可是都没有,事情永远不会像她期盼的那般发生。
即使长大后,小雪记忆里最想要而得不到的依然是那本书,她甚至连当时手捧着那本书时欣喜的感觉,以及书被妈妈夺走后那种失落的感觉都清清楚楚的记得。
而且小雪的妈妈经常发脾气或是不高兴,她记忆中,都是妈妈不高兴的画面,而且全是把她不高兴的原因赖在别人身上,比如小雪让她各种不满意,不如隔壁老王家的孩子,小雪的爸爸各种做事没脑子,让她费心,小雪的奶奶,只知道心疼闺女,让她寒心,总之都是别人对不起小雪妈,她才是这人世间最大的受害者。直到今天依然是这样子,只要和她妈妈生活在一起,她妈妈所有的问题都能赖到她身上,她妈失眠赖她,身体不舒服也赖她,总之就是因为小雪,她妈才过不好的。
小雪刚上小学时,遇到了她人生中对她影响最大的一个老师,让她体会到真正意义上的母爱。
老师对待小雪像是对待亲生的女儿一般,冬天时,怕小雪的手冻坏了,老师就打了热水给小雪温手,还细心的给她的小手涂上儿童霜。老师说话温柔,眉眼间都是亲切。小雪明明有妈妈,但在老师那里却是第一次感受到真正的母爱,是那么温暖而自然的爱的流动,温暖的、包容的、无私的那种爱。
这种爱和妈妈的爱不同,妈妈的爱都是带着压力的,甚至有时会给小雪加上负罪感,小雪哪里做不好,妈妈就会失望,埋怨,觉得自己白疼她了,让她没面子了。仿佛小雪只有什么都做的好,才配当她的女儿,否则就是不配,就是让她蒙羞。当时小雪那么小小的年纪,她说不出道理,只是觉得老师这样的妈妈才是她想要的妈妈。
因为遇到了这么好的老师,小雪很喜欢学习。当她得了人生中第一张三好学生奖状时,老师对她的都是鼓舞鼓励,甚至为她感到自豪。而妈妈却认为这是理所当然的事情,当学生的就该好好学习,所以得奖状也是应该的,否则就是丢人现眼。
有一天下了很大的雨,小雪回家后发现家里屋顶漏水了,下面正好是餐桌的位置,而餐桌上放着一个脸盆,脸盆下面垫着的竟然是她的奖状。是妈妈,为了不弄脏她干净的桌子,用小雪的奖状垫盆底儿了。
小雪看到那被雨水浸湿的奖状,上面是老师亲手写上去的毛笔字,写着她的名字以及褒奖的话,现在却都已经在雨水中晕开了,字都散架了,就如同她此刻落汤鸡一样的心情。
而她妈对这件事没有半点抱歉,而是一句:“有本事你再去得呀,一个破奖状至于吗?不就一张纸吗?留着有什么用?”等到多年之后,再提及此事时,小雪妈对此忘得干干净净,表示不记得还有这回事,所以就更谈不上我对你有所伤害了。
之后,小雪父母对她的不尊重更是一路伴随着她的成长。小雪谈恋爱,父母不看好男孩儿的工作,就反对,反对倒也无可厚非,作为父母也有自己表达自己看法的权利,问题是他们还放话,如果你选了这个男孩儿,就当我们这个闺女白养了。
结果小雪无奈下和男朋友提了分手,男孩儿哭的一塌糊涂,小雪的负罪感也瞬间达到了极限,觉得自己伤害了一个真心对自己好的人。
事情到此结束了也就算了,顶多了算是父母强势,孩子无能受制于父母。可是事后小雪妈还不忘再补刀,给人家男孩子打电话,告诉人家以后都不要再联系她女儿了,连做朋友都不要,省得又复合了怎么办。这一举动让男孩儿的自尊心彻底碎成细渣。
更奇葩的是,小雪妈还特善于自我欺骗,可能是内心深处自觉此事理亏,竟然能用自己编造的谎言自我催眠,多年之后,说起此事时,她对自己的所作所为拒不承认就算了,还把事情编造成是男孩儿和小雪提出分手的,与她无关,而且她什么都没做过。小雪觉得她妈这一系列的行为简直让她有种吃了苍蝇一样堵心的感觉。真是让人有种胡搅蛮缠的意味,仿佛这样就能继续让她营造出自己完美母亲的形象了。真是知识分子胡搅蛮缠起来,比市井泼民更丑陋。
等到小雪结婚生子后,她父母依然不会尊重她。她亲手给孩子做的小鞋套,是花了好几个晚上,趁孩子熟睡后,她惺忪着睡眼一针一线缝出来的。可是在父母眼里却分文不值,因为孩子大了穿不了了,父母就在没经过她同意的情况下,私自当了抹布用。气的小雪无话可说,甚至勾起来小时候,她妈拿她奖状当废纸用的回忆,真是有异曲同工之处。
有的时候就是这样,父母觉得我保你吃得饱穿得暖,就已经是非常非常伟大的父母了,你少事儿事儿的谈尊重谈精神,那就如同空气一样看不见摸不着。事实上尊重、精神上的富养正如同空气一样,少了它便无法呼吸,便少了对生命来说最重要的滋养。
不要觉得这样做的父母都是没文化造成的,这事还真和文化没半点关系。没文化的父母未必就不懂得尊重孩子,在精神上富养孩子。有文化的父母还这样做才可怕,因为那一纸文凭,根本掩盖不住精神上的贫瘠。
有的父母付出了一点点就觉得自己无比伟大了,这样的父母因为心里只有自己,一旦对外付出一点儿,便骨子里觉得吃亏,因为付出的对象是孩子,便会在骨子里给自己封上了无比崇高的褒扬。究其根本,其实还是属于爱无能,根本就不懂爱。
而对于曾对孩子做过一些很过分的事,他们也不以为然,有的甚至忘得干干净净,从不承认自己做过,更甚者,颠倒黑白。这就是那种俗称的有毒的父母,非但对孩子没有精神上的滋养,反而处处伤害,他们事事以自己为中心,根本看不到孩子作为独立生命个体的存在。
所以说,别说法海不懂爱,有很大一部分父母也是不懂爱的,不懂得在精神上富养孩子不要紧,最重要的是不要在精神上毒害孩子,有多少人在打着爱的名义爱孩子?他们的孩子就如同他们手中的提线木偶,我要你怎样,你就要怎样,否则就是不孝顺,就是我白疼你了,更不用谈什么尊重了。他们只是把那世间本该是最高尚无私的爱简单的理解成衣食温饱,我都舍不得吃的省给你吃,这就是伟大的爱了。而我对你这般好,你就理应成为最优秀的孩子,让我在人前有面子。
不说别的,就只谈学习,很多父母希望孩子学习比别人家孩子好,这样自己才有面子,如果孩子学习不好,他们便各种不爽,各种没面子,各种对孩子的嫌弃和打击。却从未在精神领域上关注过孩子,看见过孩子。
借用龙应台写给儿子安德烈的一段话来诠释一下什么才是健康的父母之爱。
龙应台老师是这样讲的:孩子,我要求你读书用功,不是因为我要你跟别人比成绩,而是因为,我希望你将来会拥有选择的权利,选择有意义、有时间的工作,而不是被迫谋生。当你的工作在你心中有意义,你就有成就感。当你的工作给你时间,不剥夺你的生活,你就有尊严。成就感和尊严给你快乐。
很明显,她关注的是孩子是否能拥有快乐的人生,是否能拥有过上快乐生活的能力,而不是怎样让自己过上拥有面子的人生,在孩子的问题上,她关注的始终是孩子,而不是自己。
说多无用,毕竟原生家庭是无法选择的,把自己从糟糕的原生家庭中解救出来的唯一有效途径,就是在内在上成为自己的理想型父母。想要从父母那吸取正能量而不得,只能自己给自己正向的能量。
而更值得关注的事实是,我们无法选择父母,无法改变父母,但是却能选择不做什么样的父母。
对孩子最负责任的爱,就是终止原生家庭的所遗传下来的伤害,从我们自身这一代就把这种伤害消除,不要继续传递给自己的孩子。
对于我们的孩子来说,真正的爱是看见。我爱你,因为我能看见你,而不是在你身上只看见我自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