宁泽涛里约奥运失利,脱离体制还能不能出好成绩?

这次里约奥运会游泳项目比赛中有许多新闻报道,几乎每天都有热点出现,尤其在10号这一天,我们看到有两个人的比赛结果形成了鲜明对比。一个是美国飞鱼:31岁的菲尔普斯,再次夺得了一块金牌,这也是他体育生涯里得到的第21枚奥运金牌,成为奥运游泳史上年纪最大的冠军,到现在还能够保持这样的状态真是了不起。

同时我们也看到一条不那么令人愉快的消息,就是在中国成为大家非常关注的游泳运动员:宁泽涛,成绩下滑的很厉害,100米自由泳半决赛成绩比世界锦标赛夺冠的时候慢了半秒钟。不仅拿不到奖牌练连排名都非常靠后。应该说是一个相当难堪的表现。

一方面我们看到菲尔普斯有这么好的成绩,另一方面我们看到宁泽涛好像流星一样刚刚闪亮一下,成绩就下滑了。这其中的原因到底是什么呢?当然人和人之间很难比较。不过从运动员的培养的体制来说还是可以做一些思考的。尤其是宁泽涛这次去里约奥运会之前,已经传出他和游泳中心的矛盾,连他能不能去都成问题,最后还是去了。但是参加比赛的结果也没有得到好的名次。可见宁泽涛是否参加里约奥运会,结果都没那么让人满意。

现在宁泽涛和游泳中心的矛盾还是没有解决,是不是因为这个矛盾影响了他的训练,影响了他的比赛成绩呢?这是值得思考的一方面。不过,从宁泽涛问题上,包括以前的孙杨等运动员的问题上,也就是个人运动员和我们国家的游泳中心这样的一个体制之间的关系到底到底如何理清。

现在已经不只是一个举国一致的体育培养的问题,而是涉及到这个当中的不同的利益。在这当中,游泳中心有的利益,游泳运动员也有利益,他们的矛盾往往就是因为利益,而不同利益产生的纷争最后如果影响到了比赛成绩,影响到了体育人才的成长,那我们就应该理性面对,去理清这两者间的关系。

体育运动人才由国家培养这也是一个途径,尤其在我们中国,以前很多成绩都是由这样的一个体制当中出现的。那如果健全这样的体制,参加国家培训,国家投资在运动员身上,那运动员个人就应该按照进入国家队的时候,进入国家运动员序列的时候所做出的承诺行事。这是一种契约精神,就应该按照规定去做。

当然另外一种培养方式,就是我们走市场的方式,动用的资金和资源也不是国家的,那你愿意怎么做就怎么做,这样做也可能有好的成绩。我们看到像网球运动员李娜,离开了国家体制也能打出好成绩。那么,到底哪一种体制培养出的运动员更为出色,最后就是看比赛成绩了。谁能够去参加奥运不是说都要是国家体制培养出的,个人同样可以参加,通过资格赛选拔。大家都用成绩来说话,所以这里面不是靠背后的协调,也不是靠关系,最重要的是能够选出最出色的运动员去代表中国参加比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