此事不知年代几何。
某朝有个进士,叫李修文,早年为官,生性耿直,得罪权贵后,回乡避世。世人之心,善恶难辨,早在京师任职期间,家中恶仆被人收买,饭食之中下了毒药,起初不痛不痒,累积一年之后,一旦发作,饶是妙应真人在世,也难救活。
归乡途中,恶奴借机逃跑,后来不知为何,被马车撞死官道之上,当时李修文还赠银体恤恶奴家人。回乡约半年,李修文夫妇眼眶发黑,每日心悸骨痛,看了许多郎中,不得要领,临死时才恍然大悟,乃贴身恶仆所害,相继死去后,只留下三岁儿子李茂。
这东升村,二百余年就此一位进士,李修文又无兄弟,村民将其下葬,虽悲愤不已,却也奈何,合力将李茂抚养长大。
时光荏苒,李茂十六岁时,一夜做梦,梦见一天官骑着黑虎,告诉他可以出村闯荡一番。李茂连忙求教,天官手指南方,并不言语。醒来后,李茂苦思一番,解得玄机,当时有“往北做官,往南发财”之说。于是,李茂辞别乡亲,跋山涉水,学做那买卖经纪,起初免不了吃亏上当,渐渐轻车熟路,再者人又实诚,生意愈来愈好,韶华易逝,不觉三十余年,重回东升村时,家资已是巨万。
昔日村民旧友,大多凋零谢世,李茂感叹岁月无情,不敢再耽误,广买良田,分给乡人耕作,又兴修学堂,将村里已干涸多年的河道,也清淤复通,还有一些村民说不上名堂的工建。村民要给他修庙立碑,李茂推辞不肯,说这微末之事尚不足论。
常言道,山中自有千年树,世上难遇百岁人。李茂少小离家,长年外地飘波,早就染疾,归乡之后,每日又为工建琐事劳心劳力,折腾两年,瘦得只剩一把骨头,力不从心。
三个儿子心疼父亲,要替他分忧,李茂摆手不依,只让他们做好份内之事,自己依旧亲自监工。
终于诸事完就,李茂已是命悬一丝,让人扶搀,在村中转了一匝,又找来亲信耳边吩咐几句,凉风一吹,彻骨生寒,蹒跚回屋,片刻便归西了。
村民感其恩德,执意修了一座李公庙。
转眼又是十年,东升村成为郡中有名的富饶之地。时逢众妖作祟,占地为王,却有一支贼军攻下本郡,听闻东升村李家财资甚厚,便向李家借饷一百万贯,李茂十年前早将半生所赚花个七七八八,而今每年收点田租罢了,哪里拿得出这么多钱。
贼军而后劫了李家,软禁三位公子,逼其就范。
村民闻讯,聚众商议,东拼西凑,依旧相差甚远。
贼军副将刘铭德按摁不住,怀疑李茂将家产藏在坟墓中,于是挖了李茂的坟,岂料撬开棺木之后,竟是空的,棺里只有衣冠一副,更无甚么黄白之物。
在场贼众、村民俱是大惊,村民下跪叩头,说当年亲眼目睹李公下葬,如今只有衣冠,应是成仙了。刘铭德不语,又令贼众草草封了坟墓。
回帐之后,一拍桌案,哈哈大笑,“老贼故弄玄虚,搞个衣冠冢出来,让他人以为已解尸成仙,老贼生前修了甚多工建,必有真墓所在,他欲将金银财宝带到阴间,继续逍遥快活,我偏偏不让他如意!”又咐吩道,“散播下去,李家藏有重金,若还不肯借饷,每隔一个时辰杀死两个村民,他李家纵有天大的胆,也不敢面对千夫所指。”
一兵士领命下去。
少倾,有人禀报,“统领,河面冲出一棺。”
刘铭德大喜,策马前去。
月溶如银,夜如白昼,贼众将棺木打捞上岸,棺材甚重,也不知道从何而来,里面装些什物。
刘铭德一声令下,打开这副朱红棺材,众贼半晌撬开棺盖,“啊”了一声,里面净是金条金砖,月光一照,满岸生辉。
是夜,贼军内讧,刘铭德杀死贼军首领,带着一棺材黄金逃往他处。
官军反扑,一举冲跨贼军,那一棺材黄金,落入官军之手,其后并未归还李家。
东升村传言,这一棺材黄金乃是李茂兴修河道时埋下,他得了玄机,依着指引,埋下一棺材黄金,施下机关,连三个公子都不知道。临死时交待心腹,十年之后,若村中有难,可打开机关,这棺材自然会被冲至岸边,可解此厄。
世人皆叹,若非如此,贼军也不会内讧,官军更不会一鼓作气,冲破贼军,全村人性命,皆系在这一副朱红棺材上。
有人又言,李茂若非广布恩德,反是将家财全部分给三子的话,李家该不复存在了。
还有人言,李茂乃是财星转世,众说纷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