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一款名为 "TOGO" 的共享汽车出现在深圳街头,引起了不少市民和网友的围观。尽管目前共享汽车的网点还主要集中于南山区,南山以外的地区暂未铺设取车点,但是,这样一种全新的出行方式的出现,无疑成为了一大焦点。
与目前正在流行的 " 摩拜 " 单车的模式一样,用户可随时租用位于各大公共停车位的专用车辆,开到目的地后停在任意合法停车位后即可完成整个过程,而费用则以使用时间和里程来计算。其中无论是找车、控制车辆、付费全都在手机上完成。此类新型的出行方式被不少市民称手叫好,不过,也有很多网友和市民对共享汽车模式的发展提出质疑,认为共享汽车不同于共享单车,用户群体的吸引力以及风险监控难以保障。尽管能为大众提供一种便捷的出行方式,但是,共享汽车真的靠谱吗?这种分时租赁的方式又会是下一个风口吗?
共享时代来临
汽车共享产生的时间已经比较长。有分析认为,在 2018 年全球用于汽车共享的车可能增长为 30 万辆,比 2013 年增长三倍。与此同时,2014 年德国宝马的汽车共享服务 "DriveNow" 达到盈亏平衡点可以被看作是一个标志性事件。这说明了汽车共享的商业价值和潜力。
知名咨询公司罗兰贝格认为,汽车共享市场在未来几年内需求前景广阔。该公司预测,未来五年内,单在中国这一市场,汽车共享的年增长率甚至会达到 80%——中国大城市的交通状况更加拥堵,且持有驾照人数比民用车辆数量多出了 1.4 亿,而汽车共享在中国的需求量理论上来说会比许多国家更高。
在中国,各类企业也开始进入这个市场,中国现在已经有多家公司在努力打造 P2P 汽车共享商业平台。但无论在国内还是国外,汽车共享仍然面临着不少难题。实际上,除了法律监管,理想的 " 汽车共享 " 还面临许多其它现实问题。比如,租用车辆后发生事故,双方的责任如何划分?使用中发生车辆损坏,车主如何向租车人追责?另一方面,由于中国社会的问题,共享汽车仍面临着一些难题。
自主化程度高但流程复杂
和大多数的共享自行车的租车流程类似,用户可以随时租用随时还车。如何才能开走这样一辆共享汽车呢?根据记者的亲身体验,有以下几个步骤:注册租车公司的账号后,输入取车、还车时间,便可以点击下单。随后消费者只需要按照公众号上显示的车牌信息,找到车辆并点击确认,车门就会自动打开,而发动车的钥匙就在车里。
看似比较方面的操作方式,在不少人看来,仍然存在一些麻烦的流程。首先,共享汽车的门槛比共享单车要高了不少,因为是汽车,首先你要验证你的驾驶证,确保你是一名合格的老司机。这里说必须是老司机的原因在于,根据租车的规定,驾照领证日期不超过六个月的用户是不能通过审核的。这无疑将一部分刚拿到驾照但又特别想体验的新司机拒之门外。
另外,用户需要交纳 1500 元押金,在体验前,看到网上有人说绑定信用卡无需交纳押金,但根据记者的实际操作的情况来看,即便绑定了信用卡,1500 元的押金还是避免不了的,这些押金主要是用来防止用户违章的,当用户最后一笔订单结算成功 20 天后,无违章记录的情况下押金可以全额退还。也就是说,当在用户使用完车辆之后,如果他不想继续使用了,退还的周期还得挂钩用车期间是否出现交通违章而产生罚款。在深圳,通过交警官网查询是否违章,数据滞后至少 24 小时。也就是说未来再怎么提高效率,押金退还到账必然是超过一整天的。
开走花钱找车位难
14 日,记者采访了一位体验过 TOGO 共享汽车的李先生,当问到该模式是否存在问题和弊病时,李先生表示,停车费就是一个大问题。要使用共享汽车首先要动车子,而此时用户面临的一个问题就是得把上一位车主停放车辆之后所产生的停车费给结了。" 这一规矩真的有点不靠谱,我开出停车场的时候要交 40 多元,尽管 TOGO 途歌公司在 APP 上给予了途币作为补偿,但这个补偿远远低于我实际交的停车费,而且,凭什么是我来结算这笔在我使用车辆之前就发生了的停车费用呢?你的 APP 为什么不在提供车辆位置的同时,提供它目前已经产生的预估停车费用让用户权衡呢?" 李先生对记者表示。
从目前的状况来看,根据不少体验过 TOGO 的用户反馈,停车费的确是目前尚未很好解决的问题,不仅如此,对于车位紧张的深圳来说,停车也算不上是一件容易事。据统计,2015 年,深圳机动车保有量超 320 万辆,而登记停车位只有近 100 万个,也就是说,深圳每 3 辆机动车抢 1 个停车位。如今,B2C 模式的共享汽车降临,是否无形中加大停车压力呢?
另外,不少人认为,共享汽车在实际使用的过程中发生 " 乱停乱放 " 的现象,则可能是一个难以解决的问题。举个例子:如果用户不遵守停车的规定,随便就将车停在私家车位上,那么,产生的纠纷该由谁来买单呢?
风险和责任难以控制
汽车分时租赁作为一种解决出行的新业态发展迅猛。9 月 22 日,上海电动汽车分时租赁平台 EVCARD 登陆成都,在青羊区首批铺设 63 个网点,并在今年年底完成超过 200 个网点建设。不过,汽油车的共享模式目前也没有找到一个风靡市场的先例。万擎咨询 CEO 鲁振旺在接受媒体采访时表示,共享汽车的实现仍然困难重重。汽车不像自行车,对自身的维护保养有着严格的要求。" 可以说,C2C 的模式基本上没有出路,因为用车风险难以控制。B2C 模式比如传统的租车公司做的事情,还是有些市场的。"
众所周知,开车难免会出现些小事故以及磕碰,尤其是当分时租赁汽车的用户对车型不熟悉的时候。分时租赁汽车随取随用随还的特性,让运营方对于车辆出现事故或者磕碰的责任判定变得比较困难。用户即使撞了车,只要车还能正常开且不牵扯到第三方,就依然可以把车还到正常的停车点,分时租赁的运营方也无法判定究竟是哪个用户撞了车,时间一久,车辆的维护难度就变得非常大。而从实际体验来看,这样的情况并不少见,根据北京、重庆等共享汽车相对较成熟的城市来看,很多平台取用点的车辆都破破烂烂,车子不洗不说,到处的磕碰痕迹显然也没有进一步的维护和修复。
一位工作在北京、体验过共享汽车的朋友告诉记者,共享汽车的一个重要的问题,就是运营商的极大的运营难度和出了事故后责任界定的不清晰。事实上,共享单车一样会遇到类似的问题:有人搞破坏,甚至是恶意损毁车辆,归根结底只是用户习惯于素质的问题,还需要长时间的素质培养和用户教育。
商业困境:成本难覆盖
除去使用中的一些难题之外,让不少人关注的地方在于,这样一种共享模式如何盈利呢?实际上,分时租赁已经不是新鲜的事情了,2011 年,安飞士在华正式推出了 " 分时租车 " 业务,这也是国内汽车租赁公司首次推出分时租车业务。不过,直到最近两年,市场上才涌现出大批分时租车的玩家。但无论是哪种分时租车平台,它们都遭遇了一个难题:车辆的运转效率不足以覆盖平台运营的成本。
以太资本投资经理寿灵超坦言,目前整个分时租赁行业都是亏损的,区别只是亏得多与少的问题。事实上,根据专业机构测算,对于分时租赁平台而言,一辆车每天必须要租出去 4 次,每次时长要 45 分钟以上,才有可能盈利," 市场上的租车平台目前的使用率只有标准使用率的 50%,甚至还不到。"
作为分时租车领域的创业者,杨洋的观点从另外一个角度佐证了盈利之难,据他测算,一辆八万元左右的汽车,加上系统开发、设备、人员维护运营等成本,单日成本约为 240 元,结合每天每车的出租频次,租价要以 65 元 / 时才能收回成本,这对于消费者而言,显然压力不小。" 所以,分时租赁的盈利点不在于工具服务,在于汽车工具服务产业链价值的打拼。"
尽管如此,让业内不少人士坚信的是,共享是资源利用的最好的方式,他们也坚信汽车的未来必将走向共享的终极形态。但无论如何,对于深圳信息化程度如此高的城市来讲,类似 TOGO 这种共享的出行方式,不会被认为是一个不可接受的事物。至少,它可以成为大众生活方式的另一种可能。
深圳晚报记者 程安逸 见习编辑 李怡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