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年中国·龙州“秘境弄岗”国际观鸟节观鸟大赛

2017-03-01 05:30

“我要介绍更多的朋友来弄岗观鸟!”——2017年中国·龙州“秘境弄岗”国际观鸟节观鸟大赛侧记

本报记者 何凯旋 刘华恋 文/图

弄岗穗鹛

观鸟者正在拍摄珍稀鸟类

观鸟比赛现场

国际参赛者在辨认鸟种

“这里生态环境保护完好,鸟的种类繁多,真是不可思议。”

“我会介绍更多的朋友来弄岗观鸟!”

2月22━25日,2017年首届中国·龙州“秘境弄岗”国际观鸟节在龙州举行。作为观鸟节重要活动之一的观鸟大赛,吸引了来自马来西亚、德国以及区内外的15只观鸟团队前来参赛。在弄岗国家级自然保护区(以下简称弄岗保护区)汪那、坡那等多个观鸟点,参赛队员们对弄岗的环境赞美不已,同时从观鸟活动中收获了不少乐趣。

在汪那观鸟点,来自德国的Thom as Voskuhl一面用望远镜仔细观察鸟类,一面和同伴交流,确定发现了何种鸟类,并做好数据统计。说起来,Thom as已经算是半个“中国通”,汉语说得挺流利。

Thomas告诉记者,他现在在云南玉溪做德语老师,来中国好几年了。平时喜欢和朋友一起外出观鸟,他喜欢融入大自然的感觉。

“今天是第一次看到白翅蓝雀,感到很高兴。我觉得弄岗保护区风景很美,我一定会告诉我的朋友,让他们也来这走走看看。”Thomas说。

“我觉得这次观鸟节是人与鸟之间的一个节庆,它将进一步扩大弄岗保护区的影响力,带动发展观鸟经济。”参加本次观鸟大赛的翱翔云端队队员郑文芳说。

弄岗保护区对于广西大学副研究员蒋爱伍来说,有着更为特殊的感情。因为就是他和导师中国鸟类学家周放先生经过不懈地观察与研究,在弄岗保护区发现并命名了一个新的画眉科鸟种——弄岗穗鹛。据悉,这种鸟十分稀少,全部种群数量不到2000只。

蒋爱伍告诉记者,发现弄岗穗鹛的过程很艰辛。弄岗穗鹛生性胆小、警惕,不容易发现。2005年他第一次发现这种鸟时,就觉得这种鸟与众不同,经过多次观察,初步认定为一种新的鸟类。经过三年的风餐露宿,研究追踪,研究成果最终获得国际认可,被命名为弄岗穗鹛,列入国际自然保护联盟(IUCN)物种红色名录的近危(Near Threatened)物种。

如今故地重游,蒋爱伍感慨万千。他说,经过了这么多年的保护,感觉到弄岗保护区植被恢复得很好,人为破坏活动也几乎没有了,感觉特别高兴。

弄岗穗鹛是此次观鸟节上的明星鸟,吸引了不少的观鸟者。在弄岗保护区三号线附近观鸟点,蓝天飞羽参赛队的卢大哥告诉记者,自己和朋友是从天津来参加观鸟比赛的,听说过弄岗穗鹛的大名,却没有见过它。“期待能在观鸟点看到它。不过我们观鸟人的心态都比较平和,更看重的是寻找过程中的乐趣。”卢大哥说。

上海北海队则很幸运,他们拍到了弄岗穗鹛。“这种鸟刚发现没几年,很珍贵。拍到的几率也很小,我们算是收获颇丰了。”其中一位队员兴奋地说。

官渡日月队的马来西亚选手杨秀德是一名资深的观鸟人。他告诉记者,“从早上7点开始,到目前为止,我们这一组已经观察到了30多种鸟,比较有印象的是白翅蓝鹊,因为在马来西亚没有这种鸟。”杨秀德还表示,“弄岗的地势很特别,喀斯特地形孕育了许多珍贵的动植物,对他们很有吸引力。”

“观鸟圈子是全球化的,很多时候观鸟人都会追求一些特有的鸟种,弄岗穗鹛就是全球稀有鸟种,回去后我会介绍更多的朋友来弄岗观鸟。”杨秀德说。

分享到:
文章评论 · 所有评论
评论请遵守当地法律法规
点击加载更多
精彩图片
© 2016 粉丝服务 http://www.fensifuwu.com 中国互联网举报中心 豫ICP备10026901号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zl@nlaw.org